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Springboot profile多环境配置

1. 前言

profile用于多环境的激活和配置,用来切换生产,测试,本地等多套不通环境的配置。如果每次去更改配置就非常麻烦,profile就是用来切换多环境配置的。

2. 配置方法

三种方式。

2.1 多profile文件方式

在resource目录下新增三个配置文件,分别用于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

  • application-dev.properties
  • application-test.properties
  • application-prod.properties
    注意这里如果使用yml配置文件也是一样的思路:
  • application-dev.yml
  • application-test.yml
  • application-prod.yml

在主配置文件中就可以指定当前使用哪个配置文件,具体例如:

#控制激活指定后缀的文件,此时
#application-prod.properties文件会被激活
spring.profiles.active=prod

这样就激活了生产环境的配置,实际就会使用application-prod.properties(或application-prod.yml)下的配置。(注:yml和properties可以互通,application.properties可以激活yml后缀的配置文件,同样application.yml也可以激活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yml多文档方式

上面是通过创建三个配置文件分离了不同环境下的配置,然后指定哪个就用哪个。而yml多文档实际上就是在一个yml配置文件下同时放了三个配置,用三个横杠分割不同的配置,这在yml中,就叫做多文档。本质上和方式一思路是一样的。
在每个块下指定自己的配置名称spring.profiles。然后再在最后设置spring.profiles.active以选择激活的配置。

#多文档配置方式
spring:profiles: test
server:port: 9081
--- #分割必须是三个横线,不能多不能少
spring:profiles: dev
server:port: 9082
--- #分割必须是三个横线,不能多不能少
spring:profiles: prod
server:port: 9083
--- #分割必须是三个横线,不能多不能少
spring:profiles:active: prod #激活使用spring.profiles=prod的配置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注解方式

在Spring中,可以使用配置文件的方式来指定不同环境下所需要的配置信息。但有时候,我们不通过配置文件,而是通过配置类的方式来指定不同环境下的配置信息,
此时就需要用到@Profile注解。
例如我们封装一个数据库的配置:
1)创建用来封装数据库信息的entity

import lombok.Builder;
import lombok.Data;@Builder
@Data
public class DBInfoEntity {private String url;private String port;private String userName;private String password;
}

2)创建个配置接口:

public interface Config {// 获取数据库信息DBInfoEntity getDBInfo();// 获取系统URLString getSystemUrl();
}

3)@Profile注解作用于实现的配置类上:

  • 我们使用@Profile注解分别作用于如下所示的两个配置类上,分别指定dev和product环境下才能起作用。
  • 我们通过@Configuration注解指定两个配置类的Bean名称都是MyConfig,一般情况下会报错,因为Spring的IOC容器中,Bean的名称是唯一的,但是我们使用了@Profile注解指定了开发环境,不满足指定开发环境的配置类不会被添加到Bean中,所以不会报错。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Profile;@Configuration("MyConfig")
// 指定开发环境为dev
@Profile("dev")
public class MyConfig1 implements Config {@Overridepublic DBInfoEntity getDBInfo() {return DBInfoEntity.builder().url("https://127.0.0.1").port("8080").userName("devUser").password("110120").build();}@Overridepublic String getSystemUrl() {return "https://www.dev.com";}
}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Profile;@Configuration("MyConfig")
// 指定开发环境为product
@Profile("product")
public class MyConfig2 implements Config {@Overridepublic DBInfoEntity getDBInfo() {return DBInfoEntity.builder().url("https://127.0.0.2").port("8089").userName("prodUser").password("999000").build();}@Overridepublic String getSystemUrl() {return "https://www.prod.com";}
}

4)测试: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CommandLineRunn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Component
public class Test32Controller implements CommandLineRunner {// 注入接口,会自动从IOC容器中获取该接口的实现类@Autowiredprivate Config config;@Overridepublic void ru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DBInfoEntity dbInfo = config.getDBInfo();System.out.println(dbInfo);String systemUrl = config.getSystemUrl();System.out.println(systemUrl);}
}

5)效果

  • dev环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product环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激活方式

激活方式有以下三种。激活顺序优先级:命令行参数 > 虚拟机参数 > 配置文件

3.1 配置文件内指定激活

就是前面说的,在配置文件中通过设置spring.profiles.active,选择使用哪个配置文件。

3.2 虚拟机参数VM options

在IDEA中设置

-Dspring.profiles.active=te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 命令行参数(program arguments)

在IDEA中设置

--spring.profiles.active=de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就相当于在启动这个jar包时,自动在命令行注入了我们的参数spring.profiles.active=dev
当然也可以我们在生产环境中启动jar包时自己在命令行输入参数。具体如下:
1)打包项目mvn packag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运行项目(以下三个命令之一即可)

#打包的配置文件里的默认激活方式
java -jar .\springboot-profile04-0.0.1-SNAPSHOT.jar
#激活dev配置文件运行项目(项目参数)
java -jar .\springboot-profile04-0.0.1-SNAPSHOT.jar --spring.profiles.active=dev
#激活test配置文件运行项目(虚拟机参数)
java -jar -Dspring.profiles.active=test .\springboot-profile04-0.0.1-SNAPSHOT.ja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www.lryc.cn/news/141024.html

相关文章:

  • (1)进程与线程区别
  • 学习JAVA打卡第四十天
  • 【跟小嘉学 Rust 编程】十四、关于 Cargo 和 Crates.io
  • 防关联指纹浏览器:高效地管理你的Facebook账户
  • 前端学习记录~2023.8.15~JavaScript重难点实例精讲~第7章 ES6(1)
  • WebSocket详解以及应用
  • 如何评估开源项目的活跃度和可持续性?
  • 远程Linux/ubuntu服务器后台不间断运行py文件/sh脚本
  • 记录一个诡异的bug
  • Xamarin.Android中的Fragment
  • portainer初体验
  • 4G数传方案(合宙cat1模块)
  • ElasticSearch - 海量数据索引拆分的一些思考
  • 【SA8295P 源码分析】83 - SA8295P HQNX + Android 完整源代码下载方法介绍
  • 【设计模式--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
  • 初识 Redis
  • php灵异事件,啥都没干数据变了?
  • 【ffmpeg】基于需要使用videocapture的opencv编译配置(C++)
  • Redisson分布式锁 原理源码 分析
  • Cocos独立游戏开发框架中的事件管理器
  • keepalived+haproxy 搭建高可用高负载高性能rabbitmq集群
  • 网络安全(黑客)零基础自学
  • 如何把本地项目上传github
  • 跳跃游戏【贪心算法】
  • vue2+element-ui 实现下拉框滚动加载
  • 探索AIGC人工智能(Midjourney篇)(二)
  • 01-Flask-简介及环境准备
  • 【Git游戏】远程分支
  • Day07-ElementUI
  • 【Go 基础篇】Go语言中的defer和recover:优雅处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