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嵌入式系统中常见内存的划分方法

       看到有小伙伴在讨论关于单片机内存的话题,今天就结合STM32给大家描述一下常见的划分区域。

在一个STM32程序代码中,从内存高地址到内存低地址,依次分布着栈区、堆区、全局区(静态区)、常量区、代码区,其中全局区中高地址分布着.bss段,低地址分布着.data段。

总的分布如下所示:

内存高地址

栈区

堆区

.bss段

.data段

常量区

内存低地址

代码区

一、栈区(stack)

  • 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存放在栈区。

  • 函数调用时,其入口参数存放在栈区。

  • 函数返回时,其返回值存放在栈区。

  • const定义的局部变量存放在栈区。

2、堆区(heap)

堆区用于存放程序运行中被动态分布的内存段,可增可减。

可以有malloc等函数实现动态分布内存。

有malloc函数分布的内存,必须用free进行内存释放,否则会造成内存泄漏。

3、全局区(静态区)

全局区有.bss段和.data段组成,可读可写。

4、.bss段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存放在.bss段。

初始化为0的全局变量和初始化为0的静态变量存放在.bss段。

.bss段不占用可执行文件空间,其内容有操作系统初始化。

5、.data段

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存放在.data段。

静态变量存放在.data段。

.data段占用可执行文件空间,其内容有程序初始化。

const定义的全局变量存放在.rodata段。

6、常量区

字符串存放在常量区。

常量区的内容不可以被修改。

7、代码区

程序执行代码存放在代码区。

字符串常量也有可能存放在代码区。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能你对各个数据的存储位置还是很模糊,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程序,再来体会理解一下。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能你对各个数据的存储位置还是很模糊,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程序,再来体会理解一下【多余一段】


#include <stdio.h>static unsigned int val1 = 1;        //val1存放在.data段
unsigned int val2 = 1;               //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存放在.data段
unsigned int val3 ;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存放在.bss段
const unsigned int val4 = 1;         //val4存放在.rodata(只读数据段)unsigned char Demo(unsigned int num) //num 存放在栈区
{char var = "123456";               //var存放在栈区,"123456"存放在常量区unsigned int num1 = 1 ;            //num1存放在栈区static unsigned int num2 = 0;      //num2存放在.data段const unsigned int num3 = 7;       //num3存放在栈区void *p;p = malloc(8);                     //p存放在堆区free(p);return 1;
}void main()
{unsigned int num = 0 ;num = Demo(num);                   //Demo()函数的返回值存放在栈区。
}

上面我们已经对堆、栈、全局区、常量区、代码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也举例进行了说明。下面我们在对这些区存放在哪种介质上进行讨论。

8、RAM和ROM、Flash Memory的物理特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RAM和ROM、Flash Memory的物理特性。

9、RAM

RAM又称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的内容可通过指令随机读写访问。RAM中的存储的数据在掉电是会丢失,因而只能在开机运行时存储数据。其中RAM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Dynamic RAM(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另一种是Static RAM(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

10、ROM

ROM又称只读存储器,只能从里面读出数据而不能任意写入数据。ROM与RAM相比,具有读写速度慢的缺点。但由于其具有掉电后数据可保持不变的优点,因此常用也存放一次性写入的程序和数据,比如主版的BIOS程序的芯片就是ROM存储器。

11、Flash Memory

由于ROM具有不易更改的特性,后面就发展了Flash Memory。Flash Memory不仅具有ROM掉电不丢失数据的特点,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对数据进行更改,不过价格比ROM要高。

12、不同数据的存放位置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代码区和常量区的内容是不允许被修改的,ROM(STM32就是Flash Memory)也是不允许被修改的,所以代码区和常量区的内容编译后存储在ROM中。

而栈、堆、全局区(.bss段、.data段)都是存放在RAM中。

至此,关于不同数据存放哪个区域已经全部介绍完了。下面还将介绍一下Keil 的Build Output窗口。

13、Keil 的Build Output窗口

图片

如上图,存在Code、RO-data、RW-data、ZI-data四个代码段大小。

其中Code就是代码占用大小,RO-data是只读常量、RW-data是已初始化的可读可写变量,ZI-data是未初始化的可读可写变量。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知道RAM和ROM的使用情况如何,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RAM  = RW-data + ZI-data

ROM = Code + RO-data + RW-data 

http://www.lryc.cn/news/134136.html

相关文章:

  • 深入理解与实现:常见搜索算法的Java示例
  • PHP自己的框架实现操作成功失败跳转(完善篇四)
  • 【汇编语言】CS、IP寄存器
  • Nvidia Jetson 编解码开发(3)解决H265解码报错“PPS id out of range”
  • Angular中如何获取URL参数?
  • uniapp编写微信小程序和H5遇到的坑总结
  • 课程表-广度优先和图
  • 机器学习|决策树:数学原理及代码解析
  • 1.0的星火2.0必将燎原——图文声影PPT全测试
  • [MySQL]主从服务器布置
  • 图像处理算法大全(基于libyuv或IPP)----NV12转成I420,RGB24,ARGB集合
  • 机器人操作系统:ROS2 仿真入门
  • 面试题:线程池的底层工作原理
  • Excel/PowerPoint条形图改变顺序
  • 【操作系统】虚拟内存相关分段分页页面置换算法
  • Unrecognized Hadoop major version number: 3.0.0-cdh6.3.2
  • 机器学习分类,损失函数中为什么要用Log,机器学习的应用
  • PySpark安装及WordCount实现(基于Ubuntu)
  • SpringBoot 模板模式实现优惠券逻辑
  • 并查集 rank 的优化(Java 实例代码)
  • TDA4超级玩家浮出水面,行泊一体功能、成本刷到极致
  • 3分钟了解Android中稳定性测试
  • LVS-DR+keepalived实现高可用负载群集
  • 阿里云国际版注册教程
  • 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创作的实践与谈论
  • Java基础知识题(五)
  • 攻防世界-fileinclude
  • 流媒体服务器SRS的搭建及QT下RTMP推流客户端的编写
  • Effective C++条款11——在operator=中处理“自我赋值”(构造/析构/赋值运算)
  • 可视化绘图技巧100篇基础篇(八)-气泡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