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SpringBoot的三层架构以及IOCDI

目录

一、IOC&DI入门

二、三层架构 

数据库访问层

业务逻辑层

控制层


一、IOC&DI入门

在软件开发中,IOC(Inversion of Control)和DI(Dependency Injection)是密切相关的概念。

  1. IOC(控制反转): IOC是一种设计原则,通过它可以实现程序的松耦合。传统的控制流程是由程序员直接编写代码控制对象的创建和调用关系,而控制反转则是将这种控制权交给一个容器(例如,IOC容器)来管理。换句话说,控制反转就是控制权的转移,由程序员转移到容器中,容器负责创建对象并管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2. DI(依赖注入): DI是实现IOC的一种具体方式。它是指在对象创建的过程中,通过将对象所依赖的其他对象(即依赖关系)注入到对象中,从而实现对象之间的解耦。这样,对象不再负责自己的依赖关系,而是由外部容器在创建对象时提供所需的依赖。

    依赖注入可以通过构造函数注入、属性注入或方法注入等方式来实现。其中最常见的是构造函数注入,在这种方式下,对象在创建时必须提供其所需的依赖,否则无法正确实例化对象。

综合起来说,IOC是一种设计原则,DI是实现IOC的具体技术手段。通过DI,我们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实现控制反转,让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由容器来管理,从而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和灵活性。

要把某个对象交给IOC容器管理,需要在对应的类上加上如下注解之一:

注解说明位置
@Controller@Component的衍生注解标注在控制器类上
@Service@Component的衍生注解标注在业务类上
@Repository@Component的衍生注解标注在数据访问类上(由于与mybatis整合,用的少)
@Component声明bean的基础注解不属于以上三类时,用此注解

@Autowired注解,默认是按照类型进行自动装配的(去IOC容器中找某个类型的对象,然后完成注入操作)

入门程序举例:在EmpController运行的时候,就要到IOC容器当中去查找EmpService这个类型的对象,而我们的IOC容器中刚好有一个EmpService这个类型的对象,所以就找到了这个类型的对象完成注入操作。

二、三层架构 

那其实我们上述案例的处理逻辑呢,从组成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数据访问:负责业务数据的维护操作,包括增、删、改、查等操作。

  • 逻辑处理:负责业务逻辑处理的代码。

  • 请求处理、响应数据:负责,接收页面的请求,给页面响应数据。

按照上述的三个组成部分,在我们项目开发中呢,可以将代码分为三层:

  • Controller:控制层。接收前端发送的请求,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响应数据。

  • Service:业务逻辑层。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

  • Dao: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Object),也称为持久层。负责数据访问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

基于三层架构的程序执行流程:  

  • 前端发起的请求,由Controller层接收(Controller响应数据给前端)

  • Controller层调用Service层来进行逻辑处理(Service层处理完后,把处理结果返回给Controller层)

  • Serivce层调用Dao层(逻辑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数据要从Dao层获取)

  • Dao层操作文件中的数据(Dao拿到的数据会返回给Service层)

 

代码实现:

数据库访问层

public interface EmpDao {public List<Emp>  listEmp();}
@Repository  // 将当前对象交给IOC容器管理,成为IOC容器的bean
public class EmpDaoA implements EmpDao {@Overridepublic List<Emp> listEmp() {// 1、加载并解析xml文件
//        String file = this.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Resource("emp.xml").getFile();String file = "XXXXXXXXXXXXx";System.out.println(file); // 输出路径List<Emp> empList = XmlParserUtils.parse(file, Emp.class);return empList;}}

业务逻辑层

// 业务逻辑层
public interface EmpService {public List<Emp> listEmp();}

@Primary // 使用@Primary注解:当存在多个相同类型的Bean注入时,加上@Primary注解,来确定默认的实现。
@Service
public class EmpServiceA implements EmpService {// 创建数据库访问层对象@Autowiredprivate EmpDao empDao;@Overridepublic List<Emp> listEmp() {List<Emp> empList = empDao.listEmp();// 2、对数据转化处理empList.stream().forEach(emp -> {// 性别String gender = emp.getGender();if ("1".equals("gender")){emp.setGender("男");}else{emp.setGender("女");}String job = emp.getJob();if("1".equals(job)){emp.setJob("讲师");}else if("2".equals(job)){emp.setJob("班主任");}else{emp.setJob("就业指导");}});return empList;}}

控制层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EmpController {// 创建业务对象// 运行时,从IOC容器中获取该类型对象,赋值给该变量@Autowiredprivate EmpService  empService;@RequestMapping("listEmp")public Result list(){List<Emp> empList = empService.listEmp();// 3、响应数据return Result.success(empList);}}

三层架构的优点:

  1. 复用性强

  2. 便于维护

  3. 利用扩展

  4. 解决了耦合问题

首先需要了解软件开发涉及到的两个概念:内聚和耦合。

  • 内聚:软件中各个功能模块内部的功能联系。

  • 耦合:衡量软件中各个层/模块之间的依赖、关联的程度。

软件设计原则:高内聚低耦合。

高内聚指的是:一个模块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如果各个元素(语句、程序段)之间的联系程度越高,则内聚性越高,即 "高内聚"。

低耦合指的是:软件中各个层、模块之间的依赖关联程序越低越好。

http://www.lryc.cn/news/100838.html

相关文章:

  • RabbitMQ部署指南
  • 【Golang】Golang进阶系列教程--Go 语言切片是如何扩容的?
  • 【数据结构】顺序表(SeqList)(增、删、查、改)详解
  • [golang gin框架] 42.Gin商城项目-微服务实战之后台Rbac微服务角色增删改查微服务
  • 项目篇:Echo论坛系统项目
  • 数据可视化(2)
  • MD-MTSP:斑马优化算法ZOA求解多仓库多旅行商问题MATLAB(可更改数据集,旅行商的数量和起点)
  • 【笔试强训选择题】Day32.习题(错题)解析
  • 抖音seo账号矩阵系统源码如何开发布局?
  • vue项目cdn打包优化
  • Android 之 MediaPlayer 播放音频与视频
  • React中事件处理器的基本使用
  • RobotFramework
  • 【Matplotlib 绘制折线图】
  • ARM汇编基本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 排序算法汇总
  • cocos2d 中UserDefault在windows平台下的路径问题
  • ChatGPT与高等教育变革:价值、影响及未来发展
  • Matlab Image Processing toolbox 下载安装方法
  • 什么是消息键(Key)?如何使用消息键进行消息顺序性保证?
  • 慎思笃行,兴业致远:金融行业的数据之道
  • Git-分支管理
  • [Ubuntu 22.04] containerd配置HTTP方式拉取私仓Harbor
  • 入门指南:深入解析OpenCV的copyTo函数及其与rect的应用场景
  •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写作试题——解析版
  • 系统集成|第七章(笔记)
  • Qt —— Vs2017编译hiredis源码并测试调用(附调用hiredis库源码)
  • 深入理解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定义、设计原则以及组织编目
  • 鸿鹄协助管理华为云与炎凰Ichiban
  • Vite创建Vue+TS项目引入文件路径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