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Python实现P-PSO优化算法优化循环神经网络LSTM回归模型项目实战

说明:这是一个机器学习实战项目(附带数据+代码+文档),如需数据+代码+文档可以直接到文章最后关注获取。

1.项目背景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时间序列预测和回归分析是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改进版本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因其能够有效捕捉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已成为处理时间序列回归任务的核心工具之一。然而,尽管LSTM在理论上具有强大的建模能力,其实际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对初始权值和阈值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以及训练时间较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限制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

为了解决LSTM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不足,研究者们尝试将智能优化算法引入到模型参数的初始化和优化过程中。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作为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全局优化方法,因其高效性和易用性备受关注。然而,传统PSO算法可能存在搜索效率低下或早熟收敛的问题。为此,改进的P-PSO(带压缩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应运而生,通过调整粒子的速度更新机制,能够在全局探索与局部开发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从而为LSTM模型的优化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本项目旨在结合P-PSO算法与LSTM模型,构建一个高性能的回归预测模型,用于解决复杂的时间序列回归问题。通过使用P-PSO优化LSTM模型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同时降低陷入局部最优的风险。该项目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还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广泛应用,如股票价格预测、天气变化趋势分析和能源消耗预测等领域,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数据驱动决策支持工具。

本项目通过Python实现P-PSO优化算法优化循环神经网络LSTM回归模型项目实战。             

2.数据获取

本次建模数据来源于网络(本项目撰写人整理而成),数据项统计如下:

编号 

变量名称

描述

1

x1

2

x2

3

x3

4

x4

5

x5

6

x6

7

x7

8

x8

9

x9

10

x10

11

y

因变量

数据详情如下(部分展示):

3.数据预处理

3.1 用Pandas工具查看数据

使用Pandas工具的head()方法查看前五行数据:

关键代码:

3.2数据缺失查看

使用Pandas工具的info()方法查看数据信息:

从上图可以看到,总共有11个变量,数据中无缺失值,共2000条数据。

关键代码: 

3.3数据描述性统计

通过Pandas工具的describe()方法来查看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分位数、最大值。

关键代码如下:  

4.探索性数据分析

4.1 y变量分布直方图

用Matplotlib工具的hist()方法绘制直方图:

4.2 相关性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数值越大相关性越强,正值是正相关、负值是负相关。  

5.特征工程

5.1 建立特征数据和标签数据

关键代码如下:

5.2 数据集拆分

通过train_test_split()方法按照80%训练集、20%测试集进行划分,关键代码如下: 

5.3 数据样本增维

为满足LSTM建模的需要,对特征样本进行增加一个维度,增维的关键代码如下:

6.构建P-PSO优化算法优化LSTM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主要使用通过P-PSO优化算法优化LSTM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用于目标回归。           

6.1 寻找最优参数值  

最优参数值: 

6.2 最优参数构建模型 

编号

模型名称

参数

1

LSTM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units=best_units

2

optimizer = tf.keras.optimizers.Adam(best_learning_rate)

3

epochs=best_epochs

6.3 模型摘要信息

6.4 模型训练集测试集损失曲线图

7.模型评估

7.1评估指标及结果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R方、均方误差、解释性方差、绝对误差等等。 

模型名称

指标名称

指标值

测试集

LSTM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R方

0.9988

均方误差

20.6152

解释方差分

0.9988

绝对误差

2.3432 

从上表可以看出,R方分值为0.9988,说明模型效果较好。    

关键代码如下:     

7.2 真实值与预测值对比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真实值和预测值波动基本一致,模型效果良好。       

8.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了Python实现P-PSO优化算法优化LSTM神经网络回归算法来构建回归模型,最终证明了我们提出的模型效果良好。此模型可用于日常产品的预测。 

http://www.lryc.cn/news/2397204.html

相关文章:

  • 复合机器人:纠偏算法如何重塑工业精度与效率?
  • 审计- 1- 审计概述
  • 在MDK中自动部署LVGL,在stm32f407ZGT6移植LVGL-8.4,运行demo,显示label
  • 模块二:C++核心能力进阶(5篇) 篇一:《STL源码剖析:vector扩容策略与迭代器失效》
  • 计算机组成原理核心剖析:CPU、存储、I/O 与总线系统全解
  • 数据分类分级的实践与反思:源自数据分析、治理与安全交叉视角的洞察
  • 自动化立体仓库WCS的设计与实现
  • 百度蜘蛛池的作用是什么?技术@baidutopseo
  • 8.linux文件与文件夹内处理命令cp,mv,rm
  • JavaScript性能优化:实战技巧提升10倍速度
  • 核函数:解锁支持向量机的强大能力
  • UE5 2D地图曝光太亮怎么修改
  • C# 类和继承(基类访问)
  • 帕金森带来的生活困境
  • 集成测试的流程总结
  • Redis最佳实践——性能优化技巧之Pipeline 批量操作
  • Node.js 项目调试指南
  • win32相关(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
  • Linux操作系统安全管理概述与命令操作
  • 《操作系统真相还原》——中断
  • [yolov11改进系列]基于yolov11引入特征融合注意网络FFA-Net的python源码+训练源码
  • 助力活力生活的饮食营养指南
  • 【软件测试】测试框架(unittest/pytest)
  • Kotlin 中 companion object 扩展函数详解
  • MySQL半同步复制配置和参数详解
  • 使用FastAPI构建车牌检测识别服务
  • pikachu通关教程-File Inclusion
  • CppCon 2014 学习:Defensive Programming Done Right.
  • 《机器学习数学基础》补充资料:韩信点兵与拉格朗日插值法
  • Spring Boot中保存前端上传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