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HTML已死,HTML万岁——重新思考DOM的底层设计理念

  每周跟踪AI热点新闻动向和震撼发展 想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吗?订阅我们的简报,深入解析最新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的趋势。与全球数同行一同,从行业内部的深度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受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成为AI领域的领跑者。点击订阅,与未来同行! 订阅:https://rengongzhineng.io/

浏览器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奇怪的时期。尽管WebAssembly在服务器端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客户端的体验在过去十年间几乎没有根本改变。

不少技术爱好者认为,通过WASM访问原生Web API已经不再是难题,只需极少的JavaScript“胶水”代码即可实现。但关键问题并不是“是否可以”访问DOM,而是“为什么还要”访问它。如今,DOM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但实际上,是时候让DOM和它那一系列错综复杂的API“退休”了。

“文档”模型的真实面貌

鲜有人真正意识到DOM有多庞杂。在Chrome中,document.body对象已包含超过350个属性,这还不包括其style属性中660个CSS属性。属性与方法的边界模糊不清,有些属性不过是隐藏的setter方法;一些getter方法甚至会触发即时的页面重排。此外,诸如onloadonmouseover等早期事件处理器仍被保留在API中,尽管几乎无人使用。

DOM并不轻盈,反而愈加臃肿。是否能感知这一点,取决于开发者是在制作网页,还是在开发Web应用。如今多数开发者已尽量避免直接操作DOM,虽然仍有人将“纯DOM”视为优于现代JS组件框架的“正统方式”。而诸如innerHTML这样的声明式功能早已无法满足现代UI开发的需求。DOM存在太多实现方式,却没有一种是令人满意的。

Web Components:错失良机的原生组件方案

Web Components本应成为Web平台上原生组件化的标准,但其出场时机过晚,加之API设计生硬,使其难以流行。其中Shadow DOM的引入更是带来了嵌套与作用域的复杂性,使许多开发者望而却步。其支持者往往语气近似辩解。

DOM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其源自SGML/XML的遗产,使得一切都变成了“字符串类型”——即所谓“stringly typed”。而React等框架虽然语法上看似XML,实际上并无此限制。如今开发者早已学会,不应把状态保存在DOM中,因为它无法胜任。

HTML十年如一日的停滞

HTML本身的问题更是根深蒂固。在过去十至十五年中,其结构几乎未曾改变。除了ARIA(无障碍访问)之外,鲜有实质性进展。语义化HTML未能兑现其承诺——比如至今没有 <thread><comment> 标签,即使这些已成为常见内容结构。语义化规范内容模糊,令人困惑。

HTML似乎始终执着于纸质出版物的模型,迟迟不愿拥抱超文本的本质,也未能给予用户清晰且可信的规则。HTML的管理早已从W3C转移至WHATWG,即各大浏览器厂商联盟,但他们迄今未能提供明确的未来愿景,仅在边缘上不断堆砌功能补丁。

CSS:结构混乱的布局系统

CSS的名声也不甚美好,但大多数人并不能准确说出其问题所在。问题的根源在于心智模型的错位——许多人将其视为约束求解器(constraint solver),这是误入歧途。

例如,使用百分比高度时,开发者可能以为设置两个50%高度的子元素,父容器就会被垂直平分。但由于CSS的布局流程是自内而外的(inside-out),在不知道父元素高度的前提下,这样的设置往往会被忽略,或者内容溢出。这是由于CSS并不会像某些布局引擎那样进行回溯或推理,而是“自上而下传约束,再自下而上传尺寸”。

在构建应用框架时需要outside-in的布局,而HTML默认偏向inside-out的文档式布局。这就是为什么垂直对齐在CSS中“很难”。

Flexbox的权衡与代价

使用display: flex确实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它允许合理划分空间、定义弹性增长/收缩。但这也引入了额外复杂度:每个子元素需先测量“自然尺寸”,再根据空间调整布局——这相当于布局过程要执行两次。对于嵌套结构甚至可能引发递归的计算爆炸,虽然在现实中很少出现。

为避免递归依赖,开发者需使用如contain: sizewill-change等新CSS属性,以阻断DOM中流动的全局约束。这类机制透露了CSS中潜在的“分层”特性,但这些设计显然不是从头构建的,而更像是补丁堆叠。

DOM和CSS的原罪

在CSS中,继承(inheritance)仅适用于少数文字样式,如字体大小,而大多数属性(如边框)并不会继承。这揭示了CSS其实融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系统:一是基于继承的富文本样式系统;二是基于嵌套与包含的布局系统。两者共用一套语法,却行为不一致。将它们合并,注定是错误的。

此外,早期关于相对字体单位(如em)的设计,也已被逻辑像素与设备像素的概念取代,后者更符合用户直觉。

SVG:强大但笨重的图形系统

SVG作为可嵌入的矢量图形语言,提供了强大的图形功能,如路径、渐变、遮罩等,甚至支持多边形命中测试,这些CSS做不到。但SVG并非CSS的子集,也不是其超集。两者存在许多细节差异,例如变换矩阵的处理逻辑不同。SVG拥有自己的“怪癖”,例如必须将所有坐标序列化为字符串。

SVG与CSS的融合,反而造成了API设计的混乱。在许多情况下,开发者需在HTML、CSS与SVG之间权衡取舍,尽管它们本质上都作用于同一图形栈。

遗憾的API设计决策

Web平台中许多功能,都因版本1的设计过于仓促而停滞不前。例如:

  • text-ellipsis 仅能处理单行文本,无法应用于段落;

  • position: sticky 实用但常常出现诡异行为;

  • z-index 缺乏相对层级控制,造成混乱的“+1/-1”战争。

这些问题反映出早期API设计中缺乏对长期演进的思考,而后续也未能通过模块化与可组合的方式解决。

Canvas:一个笨拙的“重绘”出口

近年来出现的“HTML in Canvas”提案,试图将HTML内容绘制到Canvas中,以获得完全的视觉控制。然而,这种方式本质上是将DOM强行嵌入Canvas中,为了保留布局与可访问性,最终反而限制了用途。

例如,若要绘制一个旋转立方体,开发者需手动绑定命中检测区域,并响应绘制事件。这种做法无法支持3D交互,仅能提供2D层面点击检测。更为关键的是:开发者必须接管元素所有交互责任,只为自定义其渲染方式。

这种Canvas方案,看似“可编程”,实则不过是无奈之举。当开发者想要在UI中实现DOM无法提供的功能(如内容虚拟化、定制交互、特殊视觉效果),却又不得不借助笨拙的Canvas与DOM组合,这无疑是对系统架构的一种拷问。

真正的出路:向下开放底层能力

Canvas并非无解,但它缺乏对系统字体、文本排版API与UI工具的原生支持。开发者甚至需自行实现断词、换行与测量功能,仅为实现“包裹文本”。

真正的解决方案,应是开放底层图形系统,而非继续在HTML/CSS/SVG之上堆砌补丁。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造注定难以奏效。取而代之的应是“向下暴露原始能力”,让用户空间与底层逻辑一致,这正是良好内核设计的核心原则。

例如,Use.GPU 项目展示了基于WebGPU构建的HTML-like布局渲染系统,其使用Flex模型实现高效而简洁的UI布局——无DOM、无CSS,仅使用可组合的布局组件与着色器,定位直观、行为明确,甚至实现了垂直居中这种CSS难题。

这一系统展示了:无需HTML/CSS/SVG的沉重历史包袱,仅靠简洁的树状视图与渲染结构,即可完成DOM 90%的任务。

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从根本上重新设计DOM,去除所有历史遗留,可以为浏览器带来多线程、多来源、异步友好的全新架构。现代浏览器引擎已是多进程架构,但它们的设计仍然受限于1990年代的DOM模式。

另一些实验性浏览器项目,如Servo或Ladybird,也许能提出更清晰的替代方案。它们实现新功能时无需顾及历史兼容性,因此具备探索新范式的空间。

开发者应开始关注这些新兴技术,并对现有HTML/CSS/DOM系统保持警惕。重新思考UI工具链与平台基础设施,是时候了。因为,旧的DOM不再适应现代Web应用的需求——而新一代的Web,不应再背负它的遗产。

http://www.lryc.cn/news/612908.html

相关文章:

  • 炫酷圆形按钮调色器
  • Ubuntu 系统 Docker 启动失败(iptables/nf\_tables)
  • 应急响应复现
  • Android 原生与 Flutter 通信完整实现 (Kotlin 版)
  • JPA 分页查询与条件分页查询
  • 《深入理解 WSGI:解锁 Python Web 应用背后的奥秘》
  • Java+Vue合力开发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移动端+后台管理,集成资产录入、条码打印、实时盘点等功能,助力高效管理,附全量源码
  • 前端性能优化:从请求到资源的精细调控
  • Event Stream输出优化:Vue3节流函数的正确实现
  • 【大前端】vite忽略指定前缀的静态资源
  • 【插件式微服务架构系统分享】之 解耦至上:gateway 网关与APISIX 网关的不同分工
  • 一文解读“Performance面板”前端性能优化工具基础用法!
  • SpringAI
  • 数据结构---循环队列(补充 应用实例)、哈希表(哈希存储、哈希冲突、解决方法、举例实现)
  • Linux Docker 新手入门:一文学会配置镜像加速器
  • 躺平发育小游戏微信抖音流量主小程序开源
  • 透明矿山:科技重塑矿业未来
  • Numpy科学计算与数据分析:Numpy随机数生成入门
  • 光纤滑环 – 光纤旋转接头(FORJ)- 杭州驰宏科技
  • AutoMQ-Kafka的替代方案实战
  • QML与C++交互的方式
  • Kafka数据生产和发送
  • 基于Spring Cloud Stream与Kafka的事件驱动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战指南
  • 【Kafka系列】第二篇| Kafka 的核心概念、架构设计、底层原理
  • MQTT:Dashboard访问授权
  • MQTT:Dashboard黑名单与连接抖动
  • 【LeetCode】set和map相关算法题 前K个高频单词、随机链表的复制、两个数组的交集、环形链表
  • Flink-1.19.0源码详解9-ExecutionGraph生成-后篇
  • VScode使用jupyter notebook,配置内核报错没有torch解决
  • 贪心算法分析与解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