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网络基础DAY13-NAT技术

NAT技术

internet接入方式:

ADLS技术:

能够将不同设备的不同信号通过分离器进行打包之后再internet中传输,到另一端的分离器之后再进行分离。传输到不同的设备中去。

常见光纤接入方式

internet接入认证方式:PPPoE:先认证再接入网络

典型:家用宽带。

PPPoE协议原理:

PPPoE会话:

PPPoE三种报文

internet接入认证方式:Protal:先接入网络,然后认证,再允许网络通讯

典型:校园网

逻辑:先接入认证服务器,进行认证。只能访问这个认证服务器的IP,即使访问别的网页,也会被强制跳转。

NAT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为什么需要使用NAT技术:最开始使用来解决IP地址数量不够的问题。于是将IP地址分为了公网地址和私网地址。因为公网地址不能再私网地址使用,私网地址不能再公网中使用。但又需要私网设备与公网设备通讯。那么就需要NAT技术进行公网地址和私网地址相互转换。

NAT的作用:把数据包中的IP地址转换成为另一个IP地址

注意点:

1.需要告诉路由器那个是连接外网的接口,那个是连接内网的接口。目的是:出入内网外网需要转换的地址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转源IP一个是转目的IP
2.NAT与ACL的执行顺序。(相对于设备的出入,不是内外网的出入)
在思科中:见图1
在入方向,先进行ACL包过滤检测,再进行NAT地址转换。
在出方向,先进行NAT地址转换,再进行ACL包过滤检测。
在华为中:见图2
在入方向,先进行ACL包过滤检测,再进行NAT地址转换。
在出方向,先进行ACL包过滤检测,再进行NAT地址转换。


图一

图二

NAT分类

动态NAT:只转换IP地址,没有节省公网IP地址。路由器的NAT地址转换表内网设备上公网的数据流触发形成的。
动态PAT:转换IP地址和端口,节省公网IP地址。路由器的NAT地址转换表由内网设别上公网的数据流触发形成的。
静态NAT:只转换IP地址,没有节省公网IP地址。路由器的NAT地址转换表由管理员手工固定形成的
静态PAT:转换IP地址和端口,节省公网IP地址。路由器的NAT地址转换表由管理员手工固定形成的

实验:

出网路由器的配置:

1.配置两个接口是外网接口还是内网接口
fa0/0:ip nat inside。
fa0/1:ip nat outside

2.使用ACL将需要上公网的IP进行过滤,允许通过,不上公网的就不允许通过。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0 0.0.0.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20.0 0.0.0.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8.0 0.0.0.255

3.配置内网的经过ACL1过滤后的数据,转换到fa0/1接口的IP地址,且带端口(没有后面那个overload就不带端口)

动态NAT: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interface fa0/1
动态PAT: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interface fa0/1 overload
静态NAT: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30.3  55.0.0.9
静态PAT: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tcp 192.168.30.3 80 55.0.0.9 8888


3.1根据公网地址池,配置NAT
1.告诉NAT,公网地址池
ip nat pool A 55.0.0.5 55.0.0.8 netmask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A overload

4.清除NAT表(上面已经完成了,后面是一些其他命令)

#清除所有nat表
clear ip nat translation * 
clear ip nat translation 192.168.30.3 55.0.0.9  # 清除特定IP映射
clear ip nat translation tcp 192.168.30.3 80 55.0.0.9 8080  # 清除特定TCP端口映射

问题:
为什么ICMP报文在使用动态PAT的时候在NAT表中有了端口?
答:
因为ICMP的回显报文中的标识符和序号刚好和源目端口号的长度相等(16位)。就刚好代替了端口号。

http://www.lryc.cn/news/593116.html

相关文章:

  • 嵌入式学习-PyTorch(9)-day25
  • Tomcat 生产 40 条军规:容量规划、调优、故障演练与安全加固
  • Linux:lvs集群技术
  • steam游戏搬砖项目超完整版实操分享
  • 6-大语言模型—预训练:数据处理
  • HOT100——排序篇Leetcode215. 数组中的第K个最大元素
  • LVS工作模式和算法的总结
  • 相角补偿全通滤波器设计:相位均衡(0~350Hz,15°超前)
  • 《YOLOv13魔术师专栏》全景指南:从理论到工业级实战
  • 计算机网络——IPv4(25王道最新版)
  • python的第三方库的基本运用
  • RISC采用的3种流水技术的功能和区别分析
  • Xss-labs 1-8以及利用python自动sq8注入
  • 定时器与间歇函数
  • 【C++】入门阶段
  • 时序数据库选型实战:Apache IoTDB技术深度解析
  • UniApp 优化实践:使用常量统一管理本地存储 Key,提升可维护性
  • 一站式PDF转Markdown解决方案PDF3MD
  • MyBatis动态SQL实战:告别硬编码,拥抱智能SQL生成
  • 【iOS】编译和链接、动静态库及dyld的简单学习
  • JMeter 元件使用详解
  • k8s快速部署(亲测无坑)
  • Jmeter系列(7)-线程组
  • uniapp相关地图 API调用
  • 考研复习-数据结构-第七章-查找
  • 考研408《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第三章(5)——磁盘存储器
  • UniApp 自定义导航栏:解决安全区域适配问题的完整实践
  • 基于springboot的考研互助小程序
  • 如何解决Flink CDC同步时间类型字段8小时时间差的问题,以MySQL为例
  • 我做的基础服务项目,是如何实现 API 安全与限流的(短信、邮件、文件上传、钉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