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RSTP技术

RSTP技术

STP的缺点

拓扑变化

当拓扑发送变化时,整个链路从中断到恢复要等待MAC地址老化,将近5分钟的时间,中断时间太久,很影响网络通信。

TCN BPDU

image-20250718225709829

  • 网桥发送TCN BPDU的条件为
    • 有端口转变为Forwarding(转发)状态,且该网桥至少包含一个指定端口
    • 有端口由Forwarding(转发)或Learning(学习)状态转变为Blocking(堵塞)状态

TCA以及TC置位的配置BPDU

image-20250718230016722
  • 标志位置位
    • 第7位(从0位开始,一共8位)表示该消息位TCA
    • 第0位置位表示该消息为TC置位BPDU
    • 1到6位保留

STP拓扑改变处理过程

image-20250718230407098

SWD会给根网桥发送拓扑改变消息TCN,SWC会给SWD发送拓扑改变应答消息TCA,让D知道我已经收到了你的消息,同时将拓扑改变消息转发给根网桥,根网桥收到拓扑改变消息后,会广播发送新的配置BPDU(TC置位的BPDU),当各个非根网桥收到TC置为位的配置BPDU时,会将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从300s改为15s,即这些地址表在15s内没有重新学习,就会被删除,因为拓扑已经发生变化,这些地址表可能已经不适用了。这里需要注意,非根网桥不会发送配置BPDU,在普通的STP生成树中,只有根网桥才会发送配置BPDU,非根网桥只会响应配置BPDU。

收敛时间过长

image-20250718232321685

  • 缺省情况下一个端口从Blocking状态过渡到Forwarding状态至少需要30秒钟(两倍的Forwar Delay)。对于一个拓扑不稳定网络,会导致网络的长时间中断。

收敛机制不灵活

image-20250718232548780

非根网桥连接终端的那个端口是指定端口,当主机上线时,会从关闭状态变为转发状态;当主机下线时,会从转发状态变为关闭状态,这会导致拓扑不断变化,网络中会产生大量的TCN,会导致网络设备加剧资源的消耗。

RSTP的概念及改进

  • RSTP是从STP发展而来,实现的基本思想一致
  • RSTP标准版本为IEEE802.1w
  • RSTP具备STP的所有功能,可以兼容STP运行
  • RSTP和STP有所不同
    • 减少了端口状态
    • 增加了端口角色
    • BPDU格式以及发送方式不同
    • 当交换机网络拓扑结构发送变化时,RSTP可以更快地恢复网络的连通性

RSTP的端口状态

  • RSTP将端口状态缩减为三个
    • Discarding
    • Learning
    • Forwarding

image-20250718233209807

RSTP的端口角色

  • RSTP将端口角色增加到四个
    • 根端口
    • 指定端口
    • Alternate(替代)端口
    • Backup(备份)端口
    • 边缘端口(不参与拓扑的计算,算是特殊的指定端口)

image-20250718233459335

RST BPDU格式

  • 和STP相比不同之处有
    • Protocol Version ID变为2
    • BPDU Type变为2
    • 使用了Flags字段的全部8位
    • 增加Version 1 Length字段

image-20250718233722497

  • 在RST BPDU的Flags字段中,除TC以及TCA标志位,还包括P/A标志位、端口状态标志位以及端口角色标志位

RSTP中BPDU的处理

  • 网桥自行从指定端口发送RST BPDU,不需要等待来自根网桥的RST BPDU。发送周期为2sHello Time
  • RST BPDU老化时间为个连续的Hello Time时长,即6秒。

image-20250718234032803

收到低优先级RST BPDU的处理

  • 阻塞状态的端口可以立即对收到的低优先级的RST BPDU做出回应,不需要像STP等待根网桥发送配置BPDU

image-20250718234208839

RSTP快速收敛原理

端口状态迁移原则

image-20250718234253755

RSTP快速收敛机制

  • STP中端口需要等待两个Forward Delay时长才能进入转发状态,如果想缩短收敛时间只能手工配置Forward Delay为较小的值,但是这样可能会影响网络的稳定性
  • RSTP提出了快速收敛机制,包括
    • 边缘端口机制
    • 根端口快速切换机制
    • 指定端口快速切换机制

边缘端口

  • 边缘端口指网桥上直接呵呵终端相连的端口
  • 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延时,并且不会触发拓扑改变
  • 边缘端口收到 BPDU后,会转变为非边缘端口

image-20250718234730612

根端口——无环路风险情形

image-20250718234813160

指定端口快速切换

  • 指定端口可以和相连的端口进行一次握手,快速进入转发状态。

    • 握手请求报文:Proposal
    • 握手回应报文:Agreement
  • P/A机制条件:握手必须在点到点链路进行

image-20250718235024938

协商机制的前提——点到点链路

image-20250718235054596

Proposal - Agreement机制收敛过程(P/A)

image-20250718235144662

RSTP拓扑改变处理机制

  • 拓扑改变触发条件

    • 只有非边缘端口转变为Forwarding状态时,产生拓扑改变
  • 拓扑改变处理

    • 在两倍Hello时间内像所有其它指定端口和根端口发送TC置位BPDU报文
    • 清除除接收到TC报文的端口之外的所有指定端口和根端口学习的MAC地址

拓扑结构改变导致MAC地址表错误

image-20250718235455276

RSTP拓扑改变处理

  • 不再使用TCN
  • 收敛更快速

拓扑改变TC

image-20250718235601052

检测到拓扑改变 - 边缘端口故障

image-20250718235632288

RSTP和STP兼容性

RSTP和STP的兼容运行

  • RSTP的端口连续三次收到版本为STP的BPDU,则端口协议切换到STP协议
  • 切换到STP协议的RSTP端口将丧失快速收敛特性。
  • 出现STP与RSTP混用的情况,建议将STP设备放在网络边缘

image-20250718235847134

  • 运行STP的网桥移除后,由RSTP模式切换到STP模式的端口仍将运行在STP模式

image-20250719000003707

http://www.lryc.cn/news/592502.html

相关文章:

  • 图书系统(新)
  • 文件上传 ,显示文件列
  • [3-02-01].第01章:框架概述 - Spring生态
  • QT窗口(4)-浮动窗口
  • 如何阅读Spring源码
  • JavaSE -- 数据操作流
  • 亚马逊广告高级玩法:如何通过ASIN广告打击竞品流量?
  • 利用steps()分步实现奔跑的小熊案例
  • IDEA 中 Maven 配置:当前项目与新项目的统一设置方法
  • 基于单片机金沙河粮仓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STM32之L298N电机驱动模块
  • Maven 配置文件核心配置:本地仓库、镜像与 JDK 版本
  • JVM常用运行时参数说明
  • sizeof和strlen的区别
  • 【AI News | 20250717】每日AI进展
  • 通信算法之294:LTE系统中的整数倍频偏估计
  • 【数据结构初阶】--双向链表(一)
  • 【Python】python 爬取某站视频批量下载
  • stack and queue 之牛刀小试
  • SymAgent(神经符号自学习Agent)
  • 实习十三——传输层协议
  • 多级反馈队列
  • JS获取 CSS 中定义var变量值
  • 路由的概述
  • 饿了么app 抓包 hook
  • three初体验
  • 【基座模型】Qwen3报告总结
  • OpenTelemetry学习笔记(四):OpenTelemetry 语义约定,即字段映射(1)
  • 二、Dify 版本升级教程(LInux-openeuler)
  • 软件维护全维度解析:从修复到进化的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