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知识科普】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这里写自定义目录标题

    • 概述
      • 责任链模式的详细描述
      • 责任链模式的使用场景
    • 使用场景举例
      • 1. 审批流程
      • 示例:
      • 2. 过滤器链
      • 示例:
      • 3. 事件处理系统
      • 示例:
      • 4. 插件系统
      • 示例:
    • Java代码示例及注释
      • 代码解释

概述

责任链模式的详细描述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按照一定顺序处理请求,并且每个对象都有机会选择是否处理该请求或将其传递给下一个对象。这种模式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责任链模式中,有两个主要角色:

  1. 抽象处理者(Handler):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接口,并持有对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
  2. 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实现了抽象处理者接口,负责实际处理请求的逻辑。

当一个请求从链首开始传递时,每个处理者都有机会处理该请求,直到其中一个处理者能够处理为止。如果当前处理者不能处理该请求,它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这样,请求发送者无需知道具体的处理对象,只需将请求发送到责任链上即可。

责任链模式的使用场景

责任链模式通常用于以下场景:

  1. 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请求:当系统中存在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请求时,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将这些对象组织成一条链,并动态地选择处理者。
  2. 处理者之间的顺序不确定:当处理请求的对象之间的顺序不确定或需要动态调整时,责任链模式可以灵活地组织处理者的顺序。
  3. 请求处理具有多种可能性:当请求的处理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且这些可能性需要在运行时确定时,责任链模式可以根据请求的内容和当前处理者的逻辑来决定如何处理请求。

使用场景举例

责任链模式的使用场景通常涉及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请求,且这些对象之间的处理顺序或责任分配可能在运行时动态变化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使用场景示例:

1. 审批流程

在一个企业中,可能有多个层级的审批人员(如部门经理、总监、副总裁、总裁等)需要审批某个项目或请求。每个审批人员都有自己的审批权限和规则。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这些审批人员组织成一条链,当请求提交时,它会依次传递给每个审批人员,直到找到能够批准该请求的人员为止。

示例:

  • 抽象审批者:定义了审批请求的方法。
  • 具体审批者(如部门经理、总监等):实现了抽象审批者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权限和规则决定是否批准请求或传递给下一个审批者。

2. 过滤器链

在Web开发中,经常需要对请求和响应进行过滤,如身份验证、日志记录、输入验证等。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这些过滤器组织成一条链,每个过滤器都有机会处理请求或响应,并在必要时将控制权传递给下一个过滤器。

示例:

  • 抽象过滤器:定义了处理请求和响应的方法。
  • 具体过滤器(如身份验证过滤器、日志记录过滤器等):实现了抽象过滤器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逻辑处理请求或响应。

3. 事件处理系统

在一些应用程序中,可能需要处理各种类型的事件,如用户点击、键盘输入、系统错误等。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这些事件的处理程序组织成一条链,每个处理程序都有机会处理事件,并在必要时将事件传递给下一个处理程序。

示例:

  • 抽象事件处理器:定义了处理事件的方法。
  • 具体事件处理器(如用户点击处理器、键盘输入处理器等):实现了抽象事件处理器的方法,并根据事件类型和自己的逻辑处理事件。

4. 插件系统

在一些软件框架或平台中,可能允许用户或开发者添加自定义的插件来扩展功能。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这些插件组织成一条链,并在运行时动态地加载和调用它们。每个插件都有机会处理请求或提供自己的功能,并在必要时将控制权传递给下一个插件。

示例:

  • 抽象插件:定义了插件需要实现的方法。
  • 具体插件:实现了抽象插件的方法,并提供了自定义的功能或处理逻辑。

这些场景展示了责任链模式在动态责任分配、请求处理和事件处理方面的灵活性。通过组织成链式的处理者,责任链模式允许系统在运行时动态地决定由哪个对象处理请求,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Java代码示例及注释

以下是一个使用Java实现责任链模式的示例代码,以及对应的注释:

// 定义请求类
class Request {private String content;public Request(String content) {this.content = content;}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return content;}
}// 定义抽象处理者接口
interface Handler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 具体处理者A,实现Handler接口
class ConcreteHandlerA implements Handler {private Handler successor;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Override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if (request.getContent().contains("A"))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HandlerA: Handling the request");} else if (successor != null) {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 具体处理者B,实现Handler接口
class ConcreteHandlerB implements Handler {private Handler successor;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Override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if (request.getContent().contains("B"))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HandlerB: Handling the request");} else if (successor != null) {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处理者对象Handler handlerA = new ConcreteHandlerA();Handler handlerB = new ConcreteHandlerB();// 设置处理者链handlerA.setSuccessor(handlerB);// 创建请求对象Request request1 = new Request("This is requestA");Request request2 = new Request("This is requestB");Request request3 = new Request("This is requestC");// 处理请求handlerA.handleRequest(request1); // ConcreteHandlerA: Handling the requesthandlerA.handleRequest(request2); // ConcreteHandlerB: Handling the requesthandlerA.handleRequest(request3); // 无输出,因为两个处理者都不处理requestC}
}

代码解释

  1. Request类:表示一个请求,包含请求的内容。
  2. Handler接口: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接口,所有具体处理者都需要实现这个接口。
  3. ConcreteHandlerA和ConcreteHandlerB类:实现了Handler接口,分别处理包含"A"和"B"的请求内容。如果请求内容不匹配,它们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4. Main类:客户端代码,创建处理者对象并设置处理者链,然后创建请求对象并调用处理请求的方法。

在这个示例中,当发送一个包含"A"的请求时,ConcreteHandlerA会处理该请求;当发送一个包含"B"的请求时,ConcreteHandlerB会处理该请求;如果发送一个包含"C"的请求,则两个处理者都不会处理该请求,因为没有处理者包含处理"C"的逻辑。

http://www.lryc.cn/news/494362.html

相关文章:

  • fiddler安卓雷电模拟器配置踩坑篇
  • 机器学习5-多元线性回归
  • Linux kernel 堆溢出利用方法(三)
  • 对于GC方面,在使用Elasticsearch时要注意什么?
  • Xilinx PCIe高速接口入门实战(一)
  • Flume 监控配置和实践
  • 深度学习基础1
  • 《FPGA开发工具》专栏目录
  • 李春葆《数据结构》-查找-课后习题代码题
  • 【Git】:分支管理
  • C、C++ 和 Java的区别
  • 【Python-Open3D学习笔记】005Mesh相关方法
  • js原型、原型链和继承
  • 团队自创【国王的魔镜-2】
  • c++编程玩转物联网:使用芯片控制8个LED实现流水灯技术分享
  • 【Jenkins】docker 部署 Jenkins 踩坑笔记
  • Unreal Engine使用Groom 打包后报错
  • 嵌入式QT学习第3天:UI设计器的简单使用
  • 【连接池】.NET开源 ORM 框架 SqlSugar 系列
  • 图论入门编程
  • 在Java中使用Apache POI导入导出Excel(三)
  • UR开始打中国牌,重磅发布国产化协作机器人UR7e 和 UR12e
  • FRU文件
  • AI需求条目化全面升级!支持多格式需求,打破模板限制!
  • Java—I/O流
  • Huginn服务部署
  • 深入解析Java数据包装类型:特性、机制与最佳实践
  • 【Java基础入门篇】二、控制语句和递归算法
  • PostgreSQL WAL日志膨胀处理
  • 用户该怎么管理维护自己的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