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Android OkHttp源码分析--分发器

OkHttp是当下Android使用最频繁的网络请求框架,由Square公司开源。Google在Android4.4以后开始将源码中 的HttpURLConnection底层实现替换为OKHttp,同时现在流行的Retrofit框架底层同样是使用OKHttp的。

OKHttp优点:

1、支持Http1、Http2、Quic以及WebSocket;
2、连接池复用底层TCP(Socket),减少请求延时;
3、无缝的支持GZIP减少数据流量;
4、缓存响应数据减少重复的网络请求;
5、请求失败自动重试主机的其他ip,自动重定向;

OKHttp调用流程:

OkHttp请求过程中最少只需要接触OkHttpClient、Request、Call、 Response,但是框架内部进行大量的逻辑处理。

所有的逻辑大部分集中在拦截器中,但是在进入拦截器之前还需要依靠 分发器来调配请求任务。

分发器:内部维护队列与线程池,完成请求调配;

拦截器:五大默认拦截器完成整个请求过程。

用户是不需要直接操作任务分发器的,获得的 RealCall 中就分别提供了 execute 与 enqueue 来开始同步请求或异步请求。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请求实际上真正执行请求的工作都在 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 中。这个 方法就是整个OkHttp的核心:拦截器责任链。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 execute() throws IOException {synchronized (this) {if (executed)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Already Executed");executed = true;}captureCallStackTrace();eventListener.callStart(this);try {//调用分发器client.dispatcher().executed(this);//执行请求Response result = 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if (result == null) throw new IOException("Canceled");return result;} catch (IOException e) {eventListener.callFailed(this, e);throw e;} finally {//请求完成client.dispatcher().finished(this);}
}

分发器:异步请求工作流程

Dispatcher ,分发器就是来调配请求任务的,内部会包含一个线程池。可以在创建 OkHttpClient 时,传递我们 自己定义的线程池来创建分发器。

Dispatcher中的成员有: 

//异步请求同时存在的最大请求
private int maxRequests = 64;
//异步请求同一域名同时存在的最大请求
private int maxRequestsPerHost = 5;
//闲置任务(没有请求时可执行一些任务,由使用者设置)
private @Nullable Runnable idleCallback;
//异步请求使用的线程池
private @Nullable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异步请求等待执行队列
private final Deque<AsyncCall> readyAsyncCalls = new ArrayDeque<>();
//异步请求正在执行队列
private final Deque<AsyncCall> runningAsyncCalls = new ArrayDeque<>();
//同步请求正在执行队列
private final Deque<RealCall> runningSyncCalls = new ArrayDeque<>();

同步请求:

synchronized void executed(RealCall call) {runningSyncCalls.add(call);
}

因为同步请求不需要线程池,也不存在任何限制。所以分发器仅做一下记录。

异步请求:

synchronized void enqueue(AsyncCall call) {if (runningAsyncCalls.size() < maxRequests && runningCallsForHost(call) <maxRequestsPerHost) {runningAsyncCalls.add(call);executorService().execute(call);} else {readyAsyncCalls.add(call);}
}

当正在执行的任务未超过最大限制64,同时 runningCallsForHost(call) < maxRequestsPerHost 同一Host的请求 不超过5个,则会添加到正在执行队列,同时提交给线程池。否则先加入等待队列。

加入线程池直接执行,如果加入等待队列后,就需要等待有空闲名额才开始执行。因此每次执行完 一个请求后,都会调用分发器的 finished 方法

    //异步请求调用void finished(AsyncCall call) {finished(runningAsyncCalls, call, true);}//同步请求调用void finished(RealCall call) {finished(runningSyncCalls, call, false);}private <T> void finished(Deque<T> calls, T call, boolean promoteCalls) {int runningCallsCount;Runnable idleCallback;synchronized (this) {//不管异步还是同步,执行完后都要从队列移除(runningSyncCalls/runningAsyncCalls)if (!calls.remove(call))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Call wasn't in-flight!");if (promoteCalls) promoteCalls();//异步任务和同步任务正在执行的和runningCallsCount = runningCallsCount();idleCallback = this.idleCallback;}// 没有任务执行执行闲置任务if (runningCallsCount == 0 && idleCallback != null) {idleCallback.run();}}

需要注意的是 只有异步任务才会存在限制与等待,所以在执行完了移除正在执行队列中的元素后,异步任务结束会 执行 promoteCalls() 。很显然这个方法肯定会重新调配请求。

    private void promoteCalls() {//如果任务满了直接返回if (runningAsyncCalls.size() >= maxRequests) return;//没有等待执行的任务,返回if (readyAsyncCalls.isEmpty()) return;//遍历等待执行队列for (Iterator<AsyncCall> i = readyAsyncCalls.iterator(); i.hasNext(); ) {AsyncCall call = i.next();//等待任务想要执行,还需要满足:这个等待任务请求的Host不能已经存在5个了if (runningCallsForHost(call) < maxRequestsPerHost) {i.remove();runningAsyncCalls.add(call);executorService().execute(call);}if (runningAsyncCalls.size() >= maxRequests) return; // Reached max capacity.}}

在满足条件下,会把等待队列中的任务移动到 runningAsyncCalls 并交给线程池执行。所以分发器到这里就完了。 逻辑上还是非常简单的。

分发器线程池:

分发器就是来调配请求任务的,内部会包含一个线程池。当异步请求时,会将请求任务交给线程池 来执行。那分发器中默认的线程池是如何定义的呢?为什么要这么定义?

    public synchronized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if (executorService == null) {executorService = new ThreadPoolExecutor(0, //核心线程Integer.MAX_VALUE, //最大线程60, //空闲线程闲置时间TimeUnit.SECONDS, //闲置时间单位new SynchronousQueue<Runnable>(), //线程等待队列Util.threadFactory("OkHttp Dispatcher", false) //线程创建工厂);}return executorService;}

在OkHttp的分发器中的线程池定义如上,其实就和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创建的线程一样。首先核 心线程为0,表示线程池不会一直为我们缓存线程,线程池中所有线程都是在60s内没有工作就会被回收。

而最大线 程 Integer.MAX_VALUE 与等待队列 SynchronousQueue 的组合能够得到最大的吞吐量。即当需要线程池执行任务 时,如果不存在空闲线程不需要等待,马上新建线程执行任务!等待队列的不同指定了线程池的不同排队机制。

一般来说,等待队列 BlockingQueue 有: ArrayBlockingQueue 、 LinkedBlockingQueue 与 SynchronousQueue 。

假设向线程池提交任务时,核心线程都被占用的情况下:

ArrayBlockingQueue :基于数组的阻塞队列,初始化需要指定固定大小。 当使用此队列时,向线程池提交任务,会首先加入到等待队列中,当等待队列满了之后,再次提交任务,尝试加入 队列就会失败,这时就会检查如果当前线程池中的线程数未达到最大线程,则会新建线程执行新提交的任务。所以 最终可能出现后提交的任务先执行,而先提交的任务一直在等待。

LinkedBlockingQueue :基于链表实现的阻塞队列,初始化可以指定大小,也可以不指定。 当指定大小后,行为就和 ArrayBlockingQueu 一致。而如果未指定大小,则会使用默认的 Integer.MAX_VALUE 作 为队列大小。这时候就会出现线程池的最大线程数参数无用,因为无论如何,向线程池提交任务加入等待队列都会 成功。最终意味着所有任务都是在核心线程执行。如果核心线程一直被占,那就一直等待。

SynchronousQueue : 无容量的队列。 使用此队列意味着希望获得最大并发量。因为无论如何,向线程池提交任务,往队列提交任务都会失败。而失败后 如果没有空闲的非核心线程,就会检查如果当前线程池中的线程数未达到最大线程,则会新建线程执行新提交的任 务。完全没有任何等待,唯一制约它的就是最大线程数的个数。因此一般配合 Integer.MAX_VALUE 就实现了真正的 无等待。

但是需要注意的时,我们都知道,进程的内存是存在限制的,而每一个线程都需要分配一定的内存。所以线程并不 能无限个数。那么当设置最大线程数为 Integer.MAX_VALUE 时,OkHttp同时还有最大请求任务执行个数: 64的限制。这样即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能获得最大吞吐。

http://www.lryc.cn/news/119843.html

相关文章:

  • 大数据面试题:说下Spark中的Transform和Action,为什么Spark要把操作分为Transform和Action?
  • 【图像去噪的扩散滤波】基于线性扩散滤波、边缘增强线性和非线性各向异性滤波的图像去噪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python函数、运算符等简单介绍2(无顺序)
  • k8s 自身原理 3
  • SpringBoot 3自带的 HTTP 客户端工具
  • Spring Boot多级缓存实现方案
  • 机器学习笔记:李宏毅chatgpt 大模型 大资料
  • 2023年中国智慧公安行业发展现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数据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图]
  • Apache Dubbo概述
  • React UI组件库
  • 计算机科学的伟大变革:从机械计算到人工智能
  • 微服务详解
  • Python爬虫的requests(学习于b站尚硅谷)
  • PHP最简单自定义自己的框架view使用引入smarty(8)--自定义的框架完成
  • 字符串的常用操作
  • 开启想象翅膀:轻松实现文本生成模型的创作应用,支持LLaMA、ChatGLM、UDA、GPT2、Seq2Seq、BART、T5、SongNet等模型,开箱即用
  • 文心一言 VS 讯飞星火 VS chatgpt (74)-- 算法导论7.2 2题
  • 大数据第二阶段测试
  • 06 为什么需要多线程;多线程的优缺点;程序 进程 线程之间的关系;进程和线程之间的区别
  • datax-web报错收集
  • YOLO相关原理(文件结构、视频检测等)
  • 深入解析Spring Boot的核心特性与示例代码
  • 什么是Java中的观察者模式?
  • 无涯教程-Perl - endhostent函数
  • Vue2使用easyplayer
  • Map映射学习
  • 【每日一题Day292】LC1572矩阵对角线元素的和 模拟
  • Mongodb:业务应用(2)
  • DSO学习笔记
  • 【Windows 常用工具系列 5 -- 如何在网页(CSDN)中实现右上角及右下角数字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