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入门(一)
目录
(一)学前班知识
(二)PN结与二极管
(三)晶闸管
(四)电力场效应晶体管
(五)绝缘门极双极型晶体管
(六)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对比
(一)学前班知识
1
基本原理: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
2
四大变换:DC-DC变换、DC-AC变换(逆变)、AC-DC变换(整流)、AC-AC变换
(本专栏后续文章将会对四种变换有详细介绍)
3
两大功能:电力电子变换电源、电力电子补偿控制器
(二)PN结与二极管
1
N型半导体:在4族元素本征半导体硅中掺入5族元素,形成共价键电子对后,多个电子
P型半导体:在 (空格,你懂?) 3 少个电子(空穴)
2
PN结的形成: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组合,电子与空穴结合(由于扩散运动),形成正、负离 子区域(势垒层/耗尽层),耗尽层产生内电场,内电场迫使电子、空穴往反方向运动(漂移运动),当扩散速度=漂移速度,内电场稳定。
正、反接法:正向接法时,扩散运动增强,反之减弱
利用其单向导电性制成二极管
3
二极管额定电流:其额定发热所允许的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为什么是正弦半波?因为二极管早期用在交流电中)
最大允许均方根正向电流:当二极管流过半波正弦电流的平均值为
时,与其发热等效的全周期均方根正向电流
正弦半波电流幅值、额定电流、最大允许均方根电流之间的关系:
4
二极管的V-I特性表达:(蓝线表示的特性多用于工程设计,大差不差)
(三)晶闸管
Tip:可以先跳到最后一部分,了解下各类型器件的性能比较,一类器件往往是解决另一类器件的缺陷、获取一类之长补一类之短,像晶闸管结合二极管和三极管的优点、IGBT结合BJT和MOSFET的优点、半控变全控等
1
晶体管:发射极和基极电流成一定的比值,所以集电极电流越大,所需基极电流也越大,因此功率不能很大(驱动损耗大),但导通损耗小,全控型器件,开关频率一般,比MOS管低,电力电子电路适用度低
2
晶闸管:PNPN结构,门极G、阳极A、阴极K,大功率,半控
等效电路:
3
开通电流临界上升率:导通瞬间电流过大会烧坏晶闸管,串电感可解决
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晶闸管两端电压变化过大,导致误导通(晶闸管每层之间有等效电容,并RC电路可解决)
维持电流:导通的稳定电流
擎住电流:导通、无法关断的最小电流(通俗理解)
通态峰值电压降:额定电流时管压降峰值(1.5-2V),因为通过电流大,所以通态峰值电压降会带来较大的开关损耗
(四)电力场效应晶体管
1
特点:分N沟道型和P沟道型,栅极G、漏极D(输入)、源极S(输出),压控型器件,导电沟道可等效为导通电阻,可承受双向电流,靠多子导电,不存在少子储存效应,开关频率高
2
门极与衬底之间有金属氧化物,理想下无电流,所以无功率损耗,PMOS和NMOS门电路电源极性相反,如NMOS的栅极接正极,吸引电子,使两个N沟道导通,MOS管的电路符号有体现,箭头指向内代表接正极(N型)
3
反并联寄生二极管:在一些情况下有好处
(五)绝缘门极双极型晶体管
1
BJT:优点:通态压降小,容易提高耐压耐流等级
缺点:流控型器件,开通、关断所需的驱动功率大,开关速度比较慢
P-MOSFET:优点:压控型器件,开通、关断所需的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
缺点:通态压降大,难于提高耐压耐流等级
2
IGBT:结合上述两者的优点
驱动:与MOSFET基本相同,场控器件,通断由门-射极电压决定
开通与关断:大于开启电压
时,MOSFET内形成导电沟道,为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IGBT导通,
施加反压或者不加信号时,MOSFET内导电沟道消失,晶体管基极电流被切断,IGBT关断
特点:电压型驱动,开通、关断所需的驱动功率小;通态压降小,容易提高耐压耐流等级;双极型(类似阴阳极之分),开关评率处于BJT和MOSFET之间
3
擎住效应:由寄生晶体管导致,
上的电压过大(导通下),可使
导通,使IGBT门极失去关断控制作用
产生原因:集电极电流过大,CE间电流变化率过大
:体区电阻
:晶体管基区内的调制电阻
,通过晶体管寄生二极管的电流
4
IGBT无反并联寄生二极管,但器件制造厂家会将二极管与IGBT封装在一起,方便用户使用
(六)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对比
五边形分析:
附:我的手写笔记PDF版 (百度网盘提取码: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