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基础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CSS基础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在HTML诞生之初,样式以各种形式存在,不同的浏览器通过各自的样式语言来控制页面效果。最初的HTML包含很少的显示属性。随着HTML的发展,为了满足页面设计者的需求,增加了很多显示功能。然而,这些功能使得HTML变得杂乱,页面越来越臃肿。于是,CSS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实现结构和样式的完全分离呢?
1. 什么是CSS
CSS,即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是一种专门用于控制网页外观的语言。主要用于设置HTML页面中的文本样式(如字体、大小、对齐方式等)、图片样式(如宽高、边框样式、边距等)以及页面布局等。CSS建立在HTML之上,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如字体、颜色、背景的控制及整体排版等,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浏览器设置不同的样式。
2. CSS发展历史
- 1996年:CSS 1.0规范发布,包含字体、颜色等基本属性。
- 1998年:CSS 2.0规范推出,这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个版本。
- 2004年:CSS 2.1规范发布,对CSS 2.0进行了一些调整,删除了一些浏览器不支持的属性。
- 2010年:CSS 3.0规范推出,将CSS3分为多个模块,如盒子模型、背景和边框、文字特效等。
3. CSS使用方式
3.1 行内样式
行内样式直接在HTML标签的 style
属性中定义。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