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基于BERT和GPT2的实现来理解Transformer的结构和原理

Transformer

核心就是编码器和解码器,简单理解:编码器就是特征提取,解码器就是特征还原。

Transformer 完整架构

Transformer最初是一个Encoder-Decoder架构,用于机器翻译任务:

输入序列 → [Encoder] → 编码表示 → [Decoder] → 输出序列

1. 原始Transformer结构

┌─────────────────────────────────────────────┐
│                 Transformer                  │
├─────────────────────┬───────────────────────┤
│      Encoder        │       Decoder         │
├─────────────────────┼───────────────────────┤
│  Multi-Head         │  Masked Multi-Head    │
│  Self-Attention     │  Self-Attention       │
│        ↓            │         ↓             │
│  Add & Norm         │  Add & Norm           │
│        ↓            │         ↓             │
│  Feed Forward       │  Multi-Head           │
│        ↓            │  Cross-Attention      │
│  Add & Norm         │         ↓             │
│        ↓            │  Add & Norm           │
│   (重复N次)         │         ↓             │
│                     │  Feed Forward         │
│                     │         ↓             │
│                     │  Add & Norm           │
│                     │    (重复N次)          │
└─────────────────────┴───────────────────────┘

2. 核心组件详解

2.1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 核心公式:Attention(Q,K,V) = softmax(QK^T/√d_k)V# BERT中的使用(双向注意力)
attention_mask = data["attention_mask"]  # [1,1,1,0,0] 标记真实token
# 可以看到所有位置的信息# GPT2中的使用(因果注意力)
# 使用下三角mask,只能看到当前位置之前的信息
2.2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Multi-Head = Concat(head_1, head_2, ..., head_h)W^O
其中 head_i = Attention(QW_i^Q, KW_i^K, VW_i^V)

每个头关注不同的语义信息:

  • 头1:可能关注语法关系
  • 头2:可能关注语义相似性
  • 头3:可能关注位置关系
2.3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Transformer没有循环结构,需要位置信息:

# BERT的位置编码
position_ids = torch.arange(seq_length)
position_embeddings = self.position_embeddings(position_ids)# 原始Transformer使用正弦位置编码
PE(pos,2i) = sin(pos/10000^(2i/d_model))
PE(pos,2i+1) = cos(pos/10000^(2i/d_model))

3. BERT:只用Encoder

BERT使用了Transformer的Encoder部分,实现双向理解:

# demo_5/net.py 的实现
class Model(torch.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 BERT是12层Encoder堆叠self.fc = torch.nn.Linear(768, 2)  # 768是隐藏维度def forward(self, input_ids, attention_mask, token_type_ids):# BERT的三个输入# input_ids: token的ID [batch, seq_len]# attention_mask: 标记padding [batch, seq_len]# token_type_ids: 区分句子A/B [batch, seq_len]with torch.no_grad():out = pretrained(input_ids, attention_mask, token_type_ids)# 取[CLS]的表示做分类out = self.fc(out.last_hidden_state[:,0])return out

BERT的特点

  • 双向注意力:每个位置都能看到全文
  • MLM预训练:随机mask 15%的token进行预测
  • NSP任务:判断两个句子是否相邻

4. GPT2:只用Decoder

GPT2使用了Transformer的Decoder部分(去掉Cross-Attention):

# demo_8/train.py 的实现
model = AutoModelForCausalLM.from_pretrained(...)  # 因果语言模型def collate_fn(data):data = tokenizer.batch_encode_plus(data, ...)# 关键:标签就是输入向右偏移一位data['labels'] = data['input_ids'].clone()return data

GPT2的特点

  • 单向注意力:使用因果mask,只能看到之前的token
  • 自回归生成:逐个token生成
  • 统一架构:12/24/48层Decoder堆叠

5. 注意力掩码对比

# BERT的注意力掩码(可以看到所有位置)
attention_mask = [[1, 1, 1, 1],[1, 1, 1, 1],[1, 1, 1, 1],[1, 1, 1, 1]
]# GPT2的因果掩码(只能看到之前的位置)
causal_mask = [[1, 0, 0, 0],[1, 1, 0, 0],[1, 1, 1, 0],[1, 1, 1, 1]
]

6. 前馈网络(Feed Forward)

两个模型都使用相同的FFN结构:

FFN(x) = max(0, xW1 + b1)W2 + b2
# 通常:d_model=768, d_ff=3072

7. 层归一化和残差连接

# 每个子层都有
output = LayerNorm(x + Sublayer(x))

总结对比

组件原始TransformerBERTGPT2
架构Encoder-DecoderEncoder onlyDecoder only
层数6+612/2412/24/48
注意力双向+单向双向单向(因果)
预训练监督翻译MLM+NSP语言建模
应用序列到序列理解任务生成任务

实际应用示例

BERT处理流程

输入: "这个产品[MASK]好用" 
→ Tokenize: [101, 2110, 782, 103, 1962, 102]
→ 12层Encoder双向编码
→ 输出: 每个位置的768维表示
→ 预测[MASK]: "很"

GPT2生成流程

输入: "今天天气"
→ Tokenize: [791, 1921, 1921, 2698]
→ 12层Decoder单向编码
→ 预测下一个: "很"
→ 继续预测: "好"
→ 最终: "今天天气很好"

Transformer的革命性在于完全基于注意力机制,抛弃了RNN/CNN,实现了并行计算和长距离依赖建模。BERT和GPT2分别展示了其在理解和生成任务上的强大能力。

http://www.lryc.cn/news/2397603.html

相关文章:

  • .net consul服务注册与发现
  • WifiEspNow库函数详解
  • rsync使用守护进程启动服务
  • React 核心概念与生态系统
  • 使用React Native开发新闻资讯类鸿蒙应用的准备工作
  • node-sass 报错
  • Redis的安装与使用
  • Linux服务器运维10个基础命令
  • 2024年数维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C题时间信号脉冲定时噪声抑制与大气时延抑制模型解题全过程论文及程序
  • C# 控制台程序获取用户输入数据验证 不合规返回重新提示输入
  • 【大模型面试每日一题】Day 31:LoRA微调方法中低秩矩阵的秩r如何选取?
  • 使用source ~/.bashrc修改环境变量之后,关闭服务器,在重启,环境变量还有吗?
  • SQL 窗口函数深度解析:ROW_NUMBER 实战指南
  • React从基础入门到高级实战:React 生态与工具 - React 国际化(i18n)
  • leetcode93.复原IP地址:回溯算法中段控制与前导零处理的深度解析
  • TDengine 运维——巡检工具(安装前检查)
  • MySQL主从复制深度解析:原理、架构与实战部署指南
  • [SC]SystemC dont_initialize的应用场景详解(二)
  • 【Linux】权限chmod命令+Linux终端常用快捷键
  • Java八股文智能体——Agent提示词(Prompt)
  • Go语言的context
  • 快速掌握 GO 之 RabbitMQ 结合 gin+gorm 案例
  • JVM——SubstrateVM:AOT编译框架
  • 【HarmonyOS 5】鸿蒙Taro跨端框架
  • 数据库原理 试卷
  • 【Qt开发】对话框
  • Ubuntu上进行VS Code的配置
  • 阴盘奇门 api数据接口
  • 2025年渗透测试面试题总结-匿名[校招]攻防研究员(应用安全)(题目+回答)
  • 碰一碰发视频系统--基于H5场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