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力扣题解106: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一、题目内容

题目要求根据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和后序遍历序列来重建二叉树。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利用中序遍历序列和后序遍历序列的特点,通过递归的方法逐步构建出完整的二叉树。

中序遍历序列的特点是:左子树 -> 根节点 -> 右子树。后序遍历序列的特点是:左子树 -> 右子树 -> 根节点。因此,后序遍历的最后一个元素一定是根节点。通过这个根节点,我们可以在中序遍历序列中找到左子树和右子树的分界点,从而递归地构建左右子树。

我们需要声明一些变量来记录当前的遍历范围和递归的状态。在递归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这些变量的值,以确保正确地构建每个子树。

二、题目分析

输入和输出

输入:

  • 两个整数数组 inorderpostorder

    • inorder: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

    • postorder: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

输出:

  • 构建好的二叉树的根节点(TreeNode 类型)。

递归函数 traversal 的逻辑

参数:

  • inorder:当前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

  • postorder:当前子树的后序遍历序列。

逻辑:

  1. 如果 postorder 为空,说明当前子树为空,返回 NULL

  2. 获取当前子树的根节点值 rootvalue,即 postorder 的最后一个元素。

  3. 创建根节点 root,值为 rootvalue

  4. 如果 postorder 只有一个元素,说明当前子树只有一个节点,直接返回 root

  5. 在中序遍历中找到根节点的位置 mid

  6. 根据 mid,将中序遍历序列划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

  7. 根据左子树的大小,将后序遍历序列划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

  8. 递归构建左子树和右子树。

  9. 返回根节点 root

三、代码解答

1. C++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主函数,用于调用递归函数并返回结果TreeNode* buildTree(vector<int>& inorder, vector<int>& postorder) {if (postorder.empty() || inorder.empty()) return NULL;return traversal(inorder, postorder);}private:// 辅助递归函数TreeNode* traversal(vector<int>& inorder, vector<int>& postorder) {// 如果 postorder 为空,说明当前子树为空if (postorder.empty()) return NULL;// 获取当前子树的根节点值int rootvalue = postorder.back();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rootvalue);// 如果 postorder 只有一个元素,说明当前子树只有一个节点if (postorder.size() == 1) return root;// 在中序遍历中找到根节点的位置auto it = find(inorder.begin(), inorder.end(), rootvalue);int mid = distance(inorder.begin(), it);// 根据 mid,将中序遍历序列划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vector<int> leftInorder(inorder.begin(), inorder.begin() + mid);vector<int> rightInorder(inorder.begin() + mid + 1, inorder.end());// 根据左子树的大小,将后序遍历序列划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postorder.pop_back(); // 移除当前根节点vector<int> leftpostorder(postorder.begin(), postorder.begin() + leftInorder.size());vector<int> rightpostorder(postorder.begin() + leftInorder.size(), postorder.end());// 递归构建左子树和右子树root->left = traversal(leftInorder, leftpostorder);root->right = traversal(rightInorder, rightpostorder);return root;}
};

详细注释

成员变量

  • TreeNode* buildTree(vector<int>& inorder, vector<int>& postorder):主函数,用于调用递归函数并返回结果。

  • TreeNode* traversal(vector<int>& inorder, vector<int>& postorder):辅助递归函数,用于构建当前子树。

辅助递归函数 traversal

TreeNode* traversal(vector<int>& inorder, vector<int>& postorder) {// 如果 postorder 为空,说明当前子树为空if (postorder.empty()) return NULL;// 获取当前子树的根节点值int rootvalue = postorder.back();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rootvalue);// 如果 postorder 只有一个元素,说明当前子树只有一个节点if (postorder.size() == 1) return root;// 在中序遍历中找到根节点的位置auto it = find(inorder.begin(), inorder.end(), rootvalue);int mid = distance(inorder.begin(), it);// 根据 mid,将中序遍历序列划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vector<int> leftInorder(inorder.begin(), inorder.begin() + mid);vector<int> rightInorder(inorder.begin() + mid + 1, inorder.end());// 根据左子树的大小,将后序遍历序列划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postorder.pop_back(); // 移除当前根节点vector<int> leftpostorder(postorder.begin(), postorder.begin() + leftInorder.size());vector<int> rightpostorder(postorder.begin() + leftInorder.size(), postorder.end());// 递归构建左子树和右子树root->left = traversal(leftInorder, leftpostorder);root->right = traversal(rightInorder, rightpostorder);return root;
}
  • 空子树检查: 如果 postorder 为空,说明当前子树为空,返回 NULL

  • 获取根节点值: 从后序遍历中获取当前子树的根节点值 rootvalue,即 postorder.back()

  • 创建根节点: 创建根节点 root,值为 rootvalue

  • 单节点子树检查: 如果 postorder 只有一个元素,说明当前子树只有一个节点,直接返回 root

  • 找到根节点在中序遍历中的位置: 在中序遍历中找到根节点的位置 mid

  • 划分中序遍历序列: 根据 mid,将中序遍历序列划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

  • 划分后序遍历序列: 根据左子树的大小,将后序遍历序列划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

  • 递归构建左子树和右子树: 递归调用 traversal 函数构建左子树和右子树。

  • 返回根节点: 返回构建好的根节点 root

主函数 buildTree

TreeNode* buildTree(vector<int>& inorder, vector<int>& postorder) {if (postorder.empty() || inorder.empty()) return NULL;return traversal(inorder, postorder);
}
  • 调用递归函数: 从根节点开始,调用 traversal 函数,传入整个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序列。

  • 返回结果: 返回构建好的二叉树的根节点。

回溯和递归的详细解释

递归

递归是一种函数调用自身的方法,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在本题中,递归用于逐步构建二叉树的每个子树。

每次递归调用时,我们通过后序遍历的最后一个元素确定当前子树的根节点,并在中序遍历中找到该根节点的位置,从而确定左子树和右子树的范围。

递归调用的终止条件是当前子树为空(postorder.empty())。

回溯

回溯是一种在递归调用返回后恢复状态的机制。

在本题中,每次递归调用返回后,我们通过更新 postorder 和边界索引,恢复到当前子树的状态。这样可以确保每次递归返回后,状态正确,不会影响后续的递归调用。

示例

假设中序遍历序列 inorder = [4, 2, 5, 1, 6, 3, 7],后序遍历序列 postorder = [4, 5, 2, 6, 7, 3, 1]

http://www.lryc.cn/news/2397567.html

相关文章:

  • Vue传参Props还是Pinia
  • 学习STC51单片机25(芯片为STC89C52RCRC)
  • 宁夏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赋能现代农业新篇章
  • Accelerate 2025北亚巡展正式启航!AI智御全球·引领安全新时代
  • 005学生心理咨询评估系统技术解析:搭建科学心理评估平台
  • azure devops 系列 - 常用的task
  • 贪心算法应用:多重背包启发式问题详解
  • 【保姆级教程】PDF批量转图文笔记
  • Pytest Fixture 是什么?
  • Spring Boot 基础知识全面解析:快速构建企业级应用的核心指南
  • 数据库系统概论(十一)SQL 集合查询 超详细讲解(附带例题表格对比带你一步步掌握)
  • [mcu]系统频率
  • clickhouse如何查看操作记录,从日志来查看写入是否成功
  • 5G-A:开启通信与行业变革的新时代
  • 鸿蒙OS在UniApp中集成Three.js:打造跨平台3D可视化应用#三方框架 #Uniapp
  • Vue 3 组件化设计实践:构建可扩展、高内聚的前端体系
  • 腾讯云 Python3.12.8 通过yum安装 并设置为默认版本
  • 鸿蒙OSUniApp页面切换动效实战:打造流畅精致的转场体验#三方框架 #Uniapp
  • React 泛型组件:用TS来打造灵活的组件。
  • TDengine 集群运行监控
  • 图像任务中的并发处理:线程池、Ray、Celery 和 asyncio 的比较
  • DeepSeek 赋能智能物流:解锁仓储机器人调度的无限可能
  • C#上传图片后压缩
  • uniapp路由跳转toolbar页面
  • 【linux】知识梳理
  • PostgreSQL 内置扩展列表
  • NodeMediaEdge快速上手
  • ChatOn:智能AI聊天助手,开启高效互动新时代
  • 基于Vue3.0的【Vis.js】库基本使用教程(002):图片知识图谱的基本构建和设置
  • 监督学习 vs 无监督学习:AI两大学习范式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