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Python实现P-PSO优化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NN回归模型项目实战

说明:这是一个机器学习实战项目(附带数据+代码+文档),如需数据+代码+文档可以直接到文章最后关注获取。

1.项目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回归任务中,如时间序列预测、图像像素值估计等场景下,CNN 的性能往往受限于超参数的选择,例如学习率、卷积核大小、层数等。不合理的超参数设置可能导致模型过拟合或欠拟合,从而影响预测精度。传统的手动调参方法耗时且依赖经验,难以应对复杂问题。因此,如何高效地优化 CNN 的超参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智能优化算法逐渐被引入到深度学习领域。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因其简单高效、全局搜索能力强而备受关注。然而,标准 PSO 在处理高维、非线性问题时可能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为此,并行粒子群优化算法(P-PSO)应运而生,通过多子种群协同搜索和信息共享机制,显著提升了优化效率和鲁棒性。将 P-PSO 应用于 CNN 超参数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同时降低人工干预成本。

本项目旨在结合 P-PSO 和 CNN 构建一个高效的回归模型,利用 P-PSO 自动优化 CNN 的关键超参数,从而提升模型在复杂数据集上的表现。这一研究不仅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自动化优化提供了新思路,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金融领域,可用于股票价格预测;在医疗领域,可用于医学影像分析和疾病风险评估;在工业领域,可用于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预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期望为相关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项目通过Python实现P-PSO优化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NN回归模型项目实战。               

2.数据获取

本次建模数据来源于网络(本项目撰写人整理而成),数据项统计如下:

编号 

变量名称

描述

1

x1

2

x2

3

x3

4

x4

5

x5

6

x6

7

x7

8

x8

9

x9

10

x10

11

y

因变量

数据详情如下(部分展示):

3.数据预处理

3.1 用Pandas工具查看数据

使用Pandas工具的head()方法查看前五行数据:

关键代码:

3.2数据缺失查看

使用Pandas工具的info()方法查看数据信息:

从上图可以看到,总共有11个变量,数据中无缺失值,共2000条数据。

关键代码: 

3.3数据描述性统计

通过Pandas工具的describe()方法来查看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分位数、最大值。

关键代码如下:  

4.探索性数据分析

4.1 y变量分布直方图

用Matplotlib工具的hist()方法绘制直方图:

4.2 相关性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数值越大相关性越强,正值是正相关、负值是负相关。  

5.特征工程

5.1 建立特征数据和标签数据

关键代码如下:

5.2 数据集拆分

通过train_test_split()方法按照80%训练集、20%测试集进行划分,关键代码如下: 

5.3 数据样本增维

为满足建模的需要,对特征样本进行增加一个维度,增维的关键代码如下:

6.构建P-PSO优化算法优化CNN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主要使用通过P-PSO优化算法优化CNN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用于目标回归。          

6.1 寻找最优参数值  

最优参数值: 

6.2 最优参数构建模型 

编号

模型名称

参数

1

CNN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units=best_units

2

optimizer = tf.keras.optimizers.Adam(best_learning_rate)

3

epochs=best_epochs

6.3 模型摘要信息

6.4 模型训练集测试集损失曲线图

7.模型评估

7.1评估指标及结果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R方、均方误差、解释性方差、绝对误差等等。 

模型名称

指标名称

指标值

测试集

CNN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R方

0.9994

均方误差

10.7141

解释方差分

0.9994

绝对误差

2.4069 

从上表可以看出,R方分值为0.9994,说明模型效果较好。    

关键代码如下:     

7.2 真实值与预测值对比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真实值和预测值波动基本一致,模型效果良好。       

8.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了Python实现P-PSO优化算法优化CNN神经网络回归算法来构建回归模型,最终证明了我们提出的模型效果良好。此模型可用于日常产品的预测。  

http://www.lryc.cn/news/2396393.html

相关文章:

  • ssm 学习笔记day03
  • mkdir: cannot create directory ‘gitlab-stu’: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 【前端面经】云智慧一面
  • ESP8285乐鑫SOCwifi芯片32bit MCU和2.4 GHz Wi-Fi
  • DL00916-基于深度学习的金枪鱼各类别目标检测含完整数据集
  • 不可变集合类型转换异常
  • 【PyQt5】从零开始的PyQt5 - QLabel篇
  • 多模态AI的企业应用场景:视觉+语言模型的商业价值挖掘
  • 数据结构(7)树-二叉树-堆
  • 时序数据库IoTDB基于云原生的创新与实践
  • 怎么快速判断一款MCU能否跑RTOS系统
  • 使用原生前端技术封装一个组件
  • lesson04-简单回归案例实战(理论+代码)
  • Java 面试中的数据库设计深度解析
  • 国内首发!具有GPU算力的AI扫描仪
  • 【开发技巧指北】IDEA修改默认绑定Maven的仓库地址
  • 数据存储与运算
  • 【2025最新】Java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从课程作业到实战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
  • springcloud openfeign 请求报错 java.net.UnknownHostException:
  • 【harbor】--配置https
  • Oracle 临时表空间详解
  • 深入理解享元模式:用Java实现高效对象共享
  • OptiStruct实例:消声器前盖ERP分析(2)RADSND基础理论
  • barker-OFDM模糊函数原理及仿真
  • Linux.docker.k8s基础概念
  • GIT命令行的一些常规操作
  • 近期知识库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 3.RV1126-OPENCV 图像叠加
  • 使用 HTML + JavaScript 实现一个日历任务管理系统
  • 车载诊断架构SOVD --- 车辆发现与建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