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设计模式】责任链

【设计模式】责任链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需求:某个请求需要经过多个处理者,但处理的顺序、方式可能会变化或扩展。这时候,责任链模式就能派上用场。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将多个对象连成一条链,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 适用场景:

  • 一个请求有多个处理对象,但处理者不明确。
  • 请求处理者之间存在递进或条件处理关系。
  • 需要动态添加/修改处理者。

🧱 模式结构

责任链的典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Client --> Handler1 --> Handler2 --> Handler3

每个 Handler 决定:

  • 是否处理请求;
  • 是否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 责任链模式的组成

角色作用
Handler(抽象处理者)定义处理请求的接口,并持有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实现请求的处理逻辑。可以处理请求,也可以将请求传递下去。
Client(客户端)构建责任链并发送请求。

🧑‍💻 C++ 示例:日志处理系统

下面是一个日志处理系统的例子,有 DEBUGINFOERROR 三种日志等级。每个日志处理器处理它关心的级别,其它的交给链上的下一个处理器。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emory>
#include <string>enum LogLevel { DEBUG, INFO, ERROR };// 抽象处理器
class Logger {
protected:std::shared_ptr<Logger> next;
public:void setNext(std::shared_ptr<Logger> nextLogger) {next = nextLogger;}virtual void logMessage(LogLevel level, const std::string& message) = 0;virtual ~Logger() = default;
};// 具体处理器:DEBUG
class DebugLogger : public Logger {
public:void logMessage(LogLevel level, const std::string& message) override {if (level == DEBUG) {std::cout << "[DEBUG] " << message << std::endl;} else if (next) {next->logMessage(level, message);}}
};// 具体处理器:INFO
class InfoLogger : public Logger {
public:void logMessage(LogLevel level, const std::string& message) override {if (level == INFO) {std::cout << "[INFO] " << message << std::endl;} else if (next) {next->logMessage(level, message);}}
};// 具体处理器:ERROR
class ErrorLogger : public Logger {
public:void logMessage(LogLevel level, const std::string& message) override {if (level == ERROR) {std::cout << "[ERROR] " << message << std::endl;} else if (next) {next->logMessage(level, message);}}
};// 客户端代码
int main() {auto debugLogger = std::make_shared<DebugLogger>();auto infoLogger = std::make_shared<InfoLogger>();auto errorLogger = std::make_shared<ErrorLogger>();// 构建责任链:DEBUG -> INFO -> ERRORdebugLogger->setNext(infoLogger);infoLogger->setNext(errorLogger);debugLogger->logMessage(INFO, "This is an information.");debugLogger->logMessage(DEBUG, "This is a debug message.");debugLogger->logMessage(ERROR, "This is an error message.");return 0;
}

🧾 输出:

[INFO] This is an information.
[DEBUG] This is a debug message.
[ERROR] This is an error message.

✅ 优点与缺点

👍 优点:

  • 降低耦合:发送者不需要知道接收者是谁。
  • 动态组合处理顺序,灵活扩展处理流程。
  • 符合开闭原则(新增处理器不需修改已有代码)。

👎 缺点:

  • 可能导致请求不被处理(如果链末端没有默认处理器)。
  • 调试链路时不易追踪每一步处理。

🧭 应用实例

  • UI 事件传播(如按钮点击事件)。
  • 审批流程(如财务报销:主管 -> 经理 -> 财务总监)。
  • Java 中的 Servlet Filter 链。
  • 中间件处理管道(如 ASP.NET Core 中的 Middleware)。

🔚 总结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行为型设计模式,在事件处理、权限控制、审批流程等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http://www.lryc.cn/news/2396029.html

相关文章:

  • unix/linux source 命令,其高级使用
  • 邮件验证码存储推荐方式
  • Allegro 输出生产数据详解
  • FastAPI MCP 快速入门教程
  • uni-app学习笔记二十一--pages.json中tabBar设置底部菜单项和图标
  • 【Redis】基本命令
  • 爬虫工具链的详细分类解析
  • 鸿蒙编译ffmpeg库
  • 哈希:闭散列的开放定址法
  • Unity-QFramework框架学习-MVC、Command、Event、Utility、System、BindableProperty
  • FPGA实现CNN卷积层:高效窗口生成模块设计与验证
  • LeetCode 3068.最大节点价值之和:脑筋急转弯+动态规划(O(1)空间)
  • 2.2HarmonyOS NEXT高性能开发技术:编译优化、内存管理与并发编程实践
  • BLIP-2
  • 【Go-6】数据结构与集合
  • 支持向量机(SVM)例题
  • SQL中各个子句的执行顺序
  • PHP下实现RSA的加密,解密,加签和验签
  • 本地部署消息代理软件 RabbitMQ 并实现外部访问( Windows 版本 )
  • 每日c/c++题 备战蓝桥杯(P2240 【深基12.例1】部分背包问题)
  • Java异步编程:CompletionStage接口详解
  • Java后端接受前端数据的几种方法
  • Oracle OCP认证的技术定位怎么样?
  • powershell7.5@.net环境@pwsh7.5在部分windows10系统下的运行问题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垃圾分类系统
  • CSS3 渐变、阴影和遮罩的使用
  • Spring Boot 全局配置文件优先级
  • 流媒体基础解析:视频清晰度的关键因素
  • grid网格布局
  • C#数字金额转中文大写金额:代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