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Linux系列】Linux/Unix 系统中的 CPU 使用率

csdn

博客目录

    • 多核处理器时代的 CPU 使用率计算
      •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 解读实际案例:268.76%的 CPU 使用率
      • 性能分析的意义
    • 相关工具与监控实践
      • 1. top 命令
      • 2. htop 命令
      • 3. mpstat 命令
      • 4. sar 命令
    • 实际应用场景
      • 容量规划
      • 性能调优
      • 故障诊断
    • 深入理解:CPU 使用率的计算原理
    • 高级话题:CPU 超线程的影响
    • 监控最佳实践
    • 容器化环境中的特殊考虑

在 Linux 和 Unix 系统监控中,一个经常让初学者困惑的现象是 CPU 使用率可以显示超过 100%的数值。这种现象与操作系统的多核处理器管理和性能监控机制密切相关。

多核处理器时代的 CPU 使用率计算

传统单核 CPU 时代,CPU 使用率是一个直观的 0-100%的数值,表示处理器资源的占用情况。然而,随着多核处理器成为主流,这种简单的表示方式已经无法准确反映系统的真实负载情况。

现代操作系统采用了一种"聚合"的方式来显示 CPU 使用率——将每个核心的使用率相加。这意味着在一个 4 核系统上,如果所有核心都完全占用,系统会显示 400%的 CPU 使用率;在 8 核系统上,则可能显示 800%。这种表示方法虽然初看违反直觉,但实际上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这种设计主要有三个优点:

  1. 直观显示系统整体负载情况
  2. 便于管理员快速判断是否有核心闲置
  3. 与任务调度器的视角保持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读实际案例:268.76%的 CPU 使用率

以一个 4 核服务器上显示的 268.76% CPU 使用率为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1. 原始数据:268.76%
  2. 核心数量:4
  3. 实际利用率:268.76 / 4 ≈ 67.19%

这意味着整个服务器的 CPU 资源中,大约 67.19%正在被使用。具体来说,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 三个核心运行在约 75%负载,一个核心运行在约 40%负载
  • 两个核心完全占用(100%),一个核心运行在约 50%负载,一个核心运行在约 35%负载
  • 其他各种组合,总和约为 268.76%

性能分析的意义

这种细化的数据对于性能调优至关重要。如果系统显示接近 400%的负载(对于 4 核系统),说明所有核心都接近满负荷运转,系统可能面临性能瓶颈。而如本例中的 268.76%,则表明系统还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余量。

相关工具与监控实践

Linux 系统提供了多种工具来监控 CPU 使用率,每种工具显示信息的方式略有不同:

1. top 命令

在交互模式下,top 会显示总体 CPU 使用率以及各个核心的使用情况。新版 top 通常会显示超过 100%的聚合值。

2. htop 命令

htop 提供了更直观的彩色显示,可以同时看到每个核心的使用情况和总体聚合值。

3. mpstat 命令

属于 sysstat 包,专门用于监控多核 CPU 的使用情况,可以提供每个核心的详细统计信息。

4. sar 命令

系统活动报告工具,可以记录历史 CPU 使用情况,对于分析性能趋势非常有用。

实际应用场景

容量规划

通过长期监控 CPU 使用率,管理员可以:

  1. 识别使用高峰和低谷
  2. 预测何时需要扩展硬件资源
  3. 优化任务调度,平衡负载

性能调优

异常的 CPU 使用模式可能指示:

  1. 存在低效的应用程序或配置
  2. 出现资源竞争或锁争用
  3. 需要调整进程亲和性(affinity)

故障诊断

突然的 CPU 使用率飙升可能表明:

  1. 应用程序出现异常
  2. 系统遭受攻击
  3. 硬件出现故障

深入理解:CPU 使用率的计算原理

操作系统通过定期采样来计算 CPU 使用率。基本原理是:

  1. 在每个时间间隔(通常为 100ms 或 1s)检查 CPU 的状态
  2. 记录 CPU 在用户态、内核态、空闲等不同状态的时间
  3. 通过对比连续两个时间点的状态变化计算使用率

对于多核系统,这个过程会并行发生在每个核心上,然后汇总结果。

高级话题:CPU 超线程的影响

现代 CPU 的超线程技术(一个物理核心表现为多个逻辑核心)使得 CPU 使用率的解读更加复杂。一般来说:

  • 操作系统会将每个逻辑核心视为独立单元
  • 但由于物理资源是共享的,两个逻辑核心都显示 100%并不等同于真正的 200%负载
  • 实际性能提升通常在 15-30%之间,而非 100%

监控最佳实践

  1. 结合多个指标:不要只看 CPU 使用率,要结合内存、IO、网络等指标一起分析
  2. 建立基线:了解系统的正常使用模式,才能识别异常
  3. 设置警报阈值:根据核心数量设置合理的警报阈值(如 4 核系统设置 350%)
  4. 长期趋势分析:识别周期性模式和长期变化趋势

容器化环境中的特殊考虑

在 Docker、Kubernetes 等容器化环境中,CPU 使用率的监控更加复杂:

  1. 容器可能被限制使用特定核心或部分 CPU 资源
  2. 监控工具需要能够区分宿主机和容器的 CPU 使用情况
  3. CPU 配额(cgroups)会影响使用率的计算方式

觉得有用的话点个赞 👍🏻 呗。
❤️❤️❤️本人水平有限,如有纰漏,欢迎各位大佬评论批评指正!😄😄😄

💘💘💘如果觉得这篇文对你有帮助的话,也请给个点赞、收藏下吧,非常感谢!👍 👍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img

http://www.lryc.cn/news/2394990.html

相关文章:

  • C++语法系列之模板进阶
  •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融合LangGraph与大型概念模型的情感分析实践
  • R 语言科研绘图 --- 热力图-汇总
  • 基于DFT码本的波束方向图生成MATLAB实现
  • vBulletin未认证API方法调用漏洞(CVE-2025-48827)
  • 解决访问网站提示“405 很抱歉,由于您访问的URL有可能对网站造成安全威胁,您的访问被阻断”问题
  • FeignClient发送https请求时的证书验证原理分析
  • UDP组播套接字与URI/URL/URN技术详解
  • 机器学习中的关键术语及其含义
  • 点云识别模型汇总整理
  • 项目更改权限后都被git标记为改变,怎么去除
  • 网络编程1_网络编程引入
  • 【Day38】
  • HTML Day04
  • 佳能 Canon G3030 Series 打印机信息
  • 云原生安全基石:Kubernetes 核心概念与安全实践指南
  • 图像修复的可视化demo代码
  • autodl 安装了多个conda虚拟环境 选择合适虚拟环境的语句
  • 【AI工具应用】使用 trae 实现 word 转成 html
  • ansible-playbook 进阶 接上一章内容
  • 趋势直线指标
  • 基线配置管理:为什么它对网络稳定性至关重要
  • AWS WebRTC:获取ICE服务地址(part 1)
  • Nest全栈到失业(一):Nest基础知识扫盲
  • 摩尔线程S4000国产信创计算卡性能实战——Pytorch转译,多卡P2P通信与MUSA编程
  • Tesseract OCR 安装与中文+英文识别实现
  • Cypress + React + TypeScript
  • 每个路由器接口,都必须分配所属网络内的 IP 地址,用于转发数据包
  • c++第四课(基础c)——布尔变量
  • 第2期:APM32微控制器键盘PCB设计实战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