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 Day58 图论Ⅷ 拓扑排序 Dijkstra

图论

题目

117. 软件构建
拓扑排序:给出一个有向图,把这个有向图转成线性的排序就叫拓扑排序
当然拓扑排序也要检测这个有向图是否有环,即存在循环依赖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是不能做线性排序的。所以拓扑排序也是图论中判断有向无环图的常用方法
本题使用 BFS 的拓扑排序思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寻找出发边,特征是入度为0 出度为2,也就是没有边指向它,而它有两条边是指出去的。
接下来我给出拓扑排序的过程,其实就两步
1. 找到入度为0 的节点,加入结果集
2. 将该节点从图中移除
循环以上两步,直到所有节点都在图中被移除了。
模拟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有环出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图,我们只能将入度为0 的节点0 接入结果集。
之后,节点1、2、3、4 形成了环,找不到入度为0 的节点了,所以此时结果集里只有一个元素。
那么如果我们发现结果集元素个数不等于图中节点个数,我们就可以认定图中一定有有向环!
这也是拓扑排序判断有向环的方法。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include <unordered_map>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m, n, s, t;cin >> n >> m;// 记录入度vector<int> inDegree(n, 0);// 使用邻接表记录图依赖关系unordered_map<int, vector<int>> umap;// 记录结果vector<int> res;for (int i = 0; i < m; ++i) {cin >> s >> t;inDegree[t]++;umap[s].push_back(t);}// 拓扑排序开始queue<int> que;// 寻找入度为0的元素加入队列for (int i = 0; i < n; ++i) {if (inDegree[i] == 0) que.push(i);}while (!que.empty()) {// 当前节点int cur = que.front();que.pop();res.push_back(cur);// 遍历节点指向for (int idx : umap[cur]) {inDegree[idx]--; // 通过 入度-- 实现图中删除这个节点if (inDegree[idx] == 0) que.push(idx);}}// 若不等于n说明有向图中有环if (res.size() == n) {for (int i = 0; i < n-1; ++i) {cout << res[i] << " ";}cout << res[n-1] << endl;}else cout << -1 << endl;
}

47. 参加科学大会(第六期模拟笔试)
最短路径 dijkstra 算法,求图中最短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思路
类似于 prim 算法,dijkstra 算法 同样是贪心的思路,不断寻找距离 源点最近的没有访问过的节点。
这里我也给出 dijkstra三部曲
1. 第一步,选源点到哪个节点近且该节点未被访问过
2. 第二步,该最近节点被标记访问过
3. 第三步,更新非访问节点到源点的距离(即更新minDist数组)
在dijkstra算法中,同样有一个数组很重要,起名为:minDist。
minDist数组用来记录每一个节点距离源点的最小距离
理解这一点很重要,也是理解 dijkstra 算法的核心所在。
朴素算法
初始化节点这里在强点一下 minDist数组的含义:记录所有节点到源点的最短路径,那么初始化的时候就应该初始为最大值,这样才能在后续出现最短路径的时候及时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max 表示默认值,节点0 不做处理,统一从下标1 开始计算,这样下标和节点数值统一,方便大家理解,避免搞混)
源点(节点1) 到自己的距离为0,所以 minDist[1] = 0
此时所有节点都没有被访问过,所以 visited数组都为0
以下为dijkstra 三部曲
1、选源点到哪个节点近且该节点未被访问过,源点距离源点最近,距离为0,且未被访问。
2、该最近节点被标记访问过,标记源点访问过
3、更新非访问节点到源点的距离(即更新minDist数组) ,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更新 minDist数组,即:源点(节点1) 到 节点2 和 节点3的距离。
- 源点到节点2的最短距离为1,小于原minDist[2]的数值max,更新minDist[2] = 1
- 源点到节点3的最短距离为4,小于原minDist[3]的数值max,更新minDist[3] = 4
可能有录友问:为啥和 minDist[2] 比较?
再强调一下 minDist[2] 的含义,它表示源点到节点2的最短距离,那么目前我们得到了源点到节点2的最短距离为1,小于默认值max,所以更新。 minDist[3]的更新同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climits>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 m, p1, p2, val;cin >> n >> m;vector<vector<int>> grid(n + 1, vector<int>(n + 1, INT_MAX));for(int i = 0; i < m; i++){cin >> p1 >> p2 >> val;grid[p1][p2] = val;}int start = 1;int end = n;std::vector<int> minDist(n + 1, INT_MAX);std::vector<bool> visited(n + 1, false);minDist[start] = 0; //加上初始化vector<int> parent(n + 1, -1);for (int i = 1; i <= n; i++) {int minVal = INT_MAX;int cur = 1;for (int v = 1; v <= n; ++v) {if (!visited[v] && minDist[v] < minVal) {minVal = minDist[v];cur = v;}}visited[cur] = true;for (int v = 1; v <= n; v++) {if (!visited[v] && grid[cur][v] != INT_MAX && minDist[cur] + grid[cur][v] < minDist[v]) {minDist[v] = minDist[cur] + grid[cur][v];parent[v] = cur; // 记录边}}}// 输出最短情况for (int i = 1; i <= n; i++) {cout << parent[i] << "->" << i << endl;}
}
http://www.lryc.cn/news/2387731.html

相关文章:

  • 实现单例模式的6种方法(Python)
  • 基于 STM32 的智慧农业温室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 深度学习优化器相关问题
  • 【免费】【无需登录/关注】度分秒转换在线工具
  • 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原理及其模拟实现
  • fpga-编程线性序列机和状态机
  • 力扣面试150题--完全二叉树的节点个数
  • Qt 多线程环境下的全局变量管理与密码安全
  • 内网映射有什么作用,如何实现内网的网络地址映射到公网连接?
  • BLIP3-o:一系列完全开源的统一多模态模型——架构、训练与数据集
  • DNS解析流程入门篇
  • spring4第2课-ioc控制反转-依赖注入,是为了解决耦合问题
  • 大模型系列22-MCP
  • 【监控】Prometheus+Grafana 构建可视化监控
  • vscode里几种程序调试配置
  • RAGFlow源码安装操作过程
  • Unity使用XCharts动态配置数据——折线图(LineChart)
  • 【HITCSAPP 哈工大计算机系统期末大作业】 程序人生-Hello’s P2P
  • DAY9 热力图和箱线图的绘制
  • 如何查看 GitLab 内置的 PostgreSQL 版本?
  • VR 技术与病毒分离鉴定:一场奇妙的邂逅​
  • 解释一下NGINX的反向代理和正向代理的区别?
  • 数学笔记一:标量、向量和矩阵基本概念辨析
  • vue3获取两个日期之间的所有时间
  • Python 实现简易版的文件管理(结合网络编程)
  • 元组可以比较大小吗?一次返回多个值?编程语言的元组?声明变量一定需要指定类型吗?
  • PXC集群
  • 线程安全问题的成因
  • 零基础远程连接课题组Linux服务器,安装anaconda,配置python环境(换源),在服务器上运行python代码【3/3 适合小白,步骤详细!!!】
  • 字节跳动BAGEL-7B-MoT模型开源:多模态AI技术的新范式与行业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