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leetcode 算法每日一题 #1

#1 !

题目

3355. 零数组变换 I
中等
相关标签
相关企业
提示
给定一个长度为 n 的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二维数组 queries,其中 queries[i] = [li, ri]。对于每个查询 queries[i]:在 nums 的下标范围 [li, ri] 内选择一个下标 子集。
将选中的每个下标对应的元素值减 1。
零数组 是指所有元素都等于 0 的数组。如果在按顺序处理所有查询后,可以将 nums 转换为 零数组 ,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示例 1:输入: nums = [1,0,1], queries = [[0,2]]输出: true解释:对于 i = 0:
选择下标子集 [0, 2] 并将这些下标处的值减 1。
数组将变为 [0, 0, 0],这是一个零数组。
示例 2:输入: nums = [4,3,2,1], queries = [[1,3],[0,2]]输出: false解释:对于 i = 0: 
选择下标子集 [1, 2, 3] 并将这些下标处的值减 1。
数组将变为 [4, 2, 1, 0]。
对于 i = 1:
选择下标子集 [0, 1, 2] 并将这些下标处的值减 1。
数组将变为 [3, 1, 0, 0],这不是一个零数组。提示:1 <= nums.length <= 105
0 <= nums[i] <= 105
1 <= queries.length <= 105
queries[i].length == 2
0 <= li <= ri < nums.length

题目解读

题目要求判断能否通过一系列区间子集减 1 操作将数组变为零数组。关键是每个元素减少次数需等于初始值且不超过其被查询覆盖次数。用差分数组统计各位置覆盖次数,贪心从左到右分配次数,借前补后,最后检查剩余次数是否为零。


好的!我们再深入一层,从**问题本质**和**算法设计原理**的角度来拆解,帮助你彻底理解这个问题。### **一、问题的本质:流量分配模型**
可以把每个元素的减少次数看作“流量”,每个查询的区间看作“管道”,管道可以在区间内任意分配流量(即选择子集)。我们需要确保:
1. **每个元素的总流量等于初始值**(`nums[i]`)。  
2. **每个查询的管道流量总和不超过其容量**(每个查询可以分配任意流量到区间内的元素,但总流量无上限,因为可以多次选择同一元素)。  - 这里的“容量”其实是无限的,因为每个查询可以多次选择同一元素(只要在区间内)。但**每个元素的总流量不能超过其被包含在查询中的次数**(即`count[i]`)。  **核心矛盾**:元素`i`的总流量(`nums[i]`)必须 ≤ 其被包含的查询次数(`count[i]`),并且流量必须能按查询顺序分配。### **二、差分数组的本质:区间覆盖次数统计**
为什么用差分数组?因为它能高效统计**每个元素被多少个查询区间覆盖**。  
- 每个查询`[l, r]`相当于对区间`[l, r]`内的所有元素“允许增加一次流量”。  
- 差分数组`diff`的作用是:  - 在`l`处标记“开始允许流量”,  - 在`r+1`处标记“结束允许流量”。  
- 通过前缀和计算`count[i]`,得到每个元素被允许的总流量次数(即最多可以被减少多少次)。  **举个例子**:  
查询序列`[[1,3], [0,2]]`对应差分数组操作:  
```
diff[0] += 1 (允许位置0开始)
diff[3] -= 1 (位置3结束允许,即位置0-2允许)
diff[1] += 1 (允许位置1开始)
diff[4] -= 1 (位置4结束允许,即位置1-3允许)
```
计算前缀和后:  
```
count[0] = 1 (被第2个查询覆盖)
count[1] = 1+1=2 (被两个查询覆盖)
count[2] = 2+0=2 (被两个查询覆盖)
count[3] = 2-1=1 (被第1个查询覆盖)
```
这表示:  
- 位置0最多可被减少1次(只能在第2个查询中被选),  
- 位置1和2最多可被减少2次(在两个查询中都能被选),  
- 位置3最多可被减少1次(只能在第1个查询中被选)。### **三、贪心策略的核心:顺序约束与流量传递**
为什么必须从左到右处理?因为**查询是按顺序执行的**,左边元素的流量分配会影响右边元素的可用流量。  
- **左边元素的流量只能来自前面的查询**(因为后面的查询还未执行),  
- **右边元素的流量可以来自前面或后面的查询**(后面的查询在顺序上更靠后,执行时可以选择右边元素)。  #### **关键变量:borrow的物理意义**
`borrow`表示**前面所有查询中,覆盖当前元素的剩余可用流量**。  
- 例如,前面的查询区间包含当前元素`i`,但前面的元素`0~i-1`没有用完这些查询的流量,剩下的流量可以“借给”当前元素`i`使用。  
- 注意:这里的“前面查询”指的是所有查询,而不仅仅是顺序上的前几个查询。因为差分数组统计的是所有查询的覆盖次数,`count[i]`是总和,所以`borrow`实际上是**所有查询中覆盖`i`的流量,扣除前面元素已用的部分**。  #### **贪心流程的数学表达**
对于元素`i`:  
1. **先使用borrow中的流量**:  `used_borrow = min(borrow, nums[i])`  `remaining = nums[i] - used_borrow`  - 如果`borrow > nums[i]`,说明前面的剩余流量过多(后面的元素无法“归还”流量给前面),直接失败。  2. **再使用当前元素的count[i]流量**:  - 如果`remaining > count[i]`,说明总流量不足,失败。  - 否则,当前元素用完`remaining`流量,剩余的`count[i] - remaining`流量可以“借给”后面的元素(因为这些流量来自包含`i`的查询,而这些查询可能还覆盖`i+1~n-1`的元素)。  - 所以,`borrow = count[i] - remaining`。  #### **为什么borrow只能累加,不能递减?**
因为流量只能从左向右传递(前面的查询覆盖当前元素后,剩余流量可以留给后面的元素,但后面的元素无法将流量反传给前面)。例如:  
- 元素`i`处理完后,剩余流量`borrow`只能来自包含`i`的查询,而这些查询必然也包含`i+1`(如果查询区间包含`i`,且右端点≥`i`,则可能包含`i+1`)。因此,`borrow`可以安全地传递给`i+1`。### **四、错误示例分析:为什么示例2无法满足?**
#### **示例2的参数**
- `nums = [4,3,2,1]`,  
- `queries = [[1,3], [0,2]]`,  
- 计算`count`数组:  - 第一个查询覆盖1-3 → `diff[1] +=1`, `diff[4]-=1`,  - 第二个查询覆盖0-2 → `diff[0] +=1`, `diff[3]-=1`,  - 前缀和计算:  ```count[0] = 1(仅第二个查询),  count[1] = 1+1=2(两个查询),  count[2] = 2+0=2(两个查询),  count[3] = 2-1=1(仅第一个查询)。```#### **贪心流程**
- `borrow = 0`,遍历每个元素:  1. **元素0(nums[0]=4,count[0]=1)**:  - `borrow=0`,`remaining = 4-0=4`。  - `count[0]=1 < 4`,直接失败。  - **结论**:元素0需要4次流量,但只能被包含在1个查询中(第二个查询),无法满足,返回`false`。  这解释了为什么示例2失败:**元素0的初始值超过了其被包含的查询次数**,无论怎么分配都无法满足。### **五、算法的边界条件处理**
1. **nums[i] = 0的情况**:  - 该元素不需要任何流量,其`count[i]`可以全部剩余,累加到`borrow`中。  2. **最后一个元素处理完后,borrow必须为0**:  - 因为后面没有元素可以接收剩余流量,所有流量必须被用完。例如:  - `nums = [0,1]`,`queries = [[0,1]]`,  - `count = [1,1]`,  - 元素0不需要流量,`borrow`初始为0,处理元素0后,`borrow = 1-0=1`,  - 元素1需要1次流量,用`borrow`中的1次,`count[1]=1`剩余`1-1=0`,`borrow=0`,最终成功。  3. **borrow可能为负数吗?**  - 不会。因为`remaining = max(0, nums[i] - borrow)`,当`borrow >= nums[i]`时,`remaining=0`,`borrow`只会保留`count[i]`的剩余部分(非负数)。### **六、总结:从暴力到优化的思维路径**
#### **暴力思路(不可行)**  
- 对每个查询,记录哪些元素被选中,但时间复杂度太高(`O(mn)`)。  #### **优化思路**  
- **差分数组**:将区间操作转化为前缀和问题,快速得到每个元素的总可用流量次数(`count[i]`)。  
- **贪心策略**:利用查询的顺序性,从左到右分配流量,确保每个元素的流量需求被满足,且剩余流量可传递给右侧元素。  #### **核心公式**  
```
对于每个元素i:
1. remaining = max(0, nums[i] - borrow)
2. if remaining > count[i]: 失败
3. borrow = count[i] - remaining
最后检查borrow == 0
```### **七、代码逐行解析(Java版本)**
```java
public boolean checkArray(int[] nums, int[][] queries) {int n = nums.length;int[] diff = new int[n + 1]; // 差分数组,长度n+1// 处理每个查询,更新差分数组for (int[] q : queries) {int l = q[0];int r = q[1];diff[l]++;       // 区间起点+1diff[r + 1]--;   // 区间终点+1的位置-1,确保区间[l, r]有效}// 计算前缀和,得到每个位置的查询次数count[i]int[] count = new int[n];count[0] = diff[0]; // 第一个元素的countfor (int i = 1; i < n; i++) {count[i] = count[i - 1] + diff[i]; // 前缀和}long borrow = 0; // 使用long避免整数溢出for (int i = 0; i < n; i++) {int x = nums[i];if (borrow > x) { // 前面剩余的流量超过当前需要,不可能return false;}x -= borrow; // 先用borrow中的流量if (x < 0) { // 防止负数(虽然borrow<=x时x不会负,但保险起见)x = 0;}if (count[i] < x) { // 当前位置的流量不够return false;}borrow = count[i] - x; // 剩余流量借给后面}return borrow == 0; // 确保所有流量用完
}
```### **八、常见误区与解答**
#### **误区1:count[i]是每个查询中必须选i的次数**  
- 错误。count[i]是**所有查询中包含i的次数总和**,每次查询可以选择是否选i。例如,count[i]=3表示i出现在3个查询的区间中,每个查询中可以选择选或不选i,总次数不超过3。  #### **误区2:borrow是前面查询剩余的次数,与当前查询无关**  
- 正确。borrow是**所有查询中包含i的剩余次数**,无论这些查询在顺序上是前还是后。因为差分数组统计的是总和,贪心策略通过从左到右处理,隐式地将后面查询的次数分配给右侧元素。  #### **误区3:最后borrow可以不为0**  
- 错误。如果borrow>0,说明存在未使用的流量,这些流量来自包含最后一个元素的查询,但后面没有元素可以使用它们,因此必须用完(即borrow=0)。

差分数组

贪心策略

http://www.lryc.cn/news/2384588.html

相关文章:

  • 用matlab提取abaqus odb文件中的节点信息
  • Spring Bean 注册到容器的方式
  • 1537. 【中山市第十一届信息学邀请赛决赛】未命名 (noname)
  • 数据库三范式详解与应用建议
  • 信息学奥赛一本通 1539:简单题 | 洛谷 P5057 [CQOI2006] 简单题
  • C++笔记-封装红黑树实现set和map
  • deepseek模拟美团高级java开发工程师面试题
  • 留给王小川的时间不多了
  • 回溯算法:解锁多种问题的解决之门
  • 国产频谱仪性能如何?矢量信号分析仪到底怎么样?
  • 熔断器(Hystrix,Resilience4j)
  • 贪心算法套路模板+详细适用场景+经典题目清单
  • C++23 容器从其他兼容范围的可构造性与可赋值性 (P1206R7)
  • 多通道振弦式数据采集仪MCU安装指南
  • Axios中POST、PUT、PATCH用法区别
  • synchronized 实现原理
  • SOC-ESP32S3部分:9-GPIO输入按键状态读取
  • 前端(小程序)学习笔记(CLASS 2):WXML模板语法与WXSS模板样式
  • Ubuntu20.04的安装(VMware)
  • 【论文阅读】LLaVA-OneVision: Easy Visual Task Transfer
  • Spring Boot 项目多数据源配置【dynamic datasource】
  • JAVA查漏补缺(2)
  • 【Web前端】JavaScript入门与基础(二)
  • 取消 Conda 默认进入 Base 环境
  • Electron+vite+vue3 从0到1搭建项目,开发Win、Mac客户端
  • 《深度揭秘:解锁智能体大模型自我知识盲区探测》
  • 打卡Day33
  •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运算部件定点数的运算
  • python打卡day34@浙大疏锦行
  • SOC-ESP32S3部分:8-GPIO输出LED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