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电子电路原理第十六章(负反馈)

1927年8月,年轻的工程师哈罗德·布莱克(Harold Black)纽约斯塔顿岛坐渡轮去上班。为了打发时间,他粗略写下了关于一个新想法的几个方程式。后来又经过反复修改, 布莱克提交了这个创意的专利申请。起初这个全新的创意被认为像“永动机”一样愚蠢可笑,专利申请也遭到拒绝。但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布莱克的这个创意就是负反馈。(注:本章节部分例题和电路指示图会省略)

16.1  负反馈的四种类型

布莱克只发明了一种负反馈,它能提高电压增益的稳定性,增大输入阻抗,减小输出阻抗。随着晶体管和运算放大器的出现,另外三种类型的负反馈也出现了。

16.1.1   

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可以是电压也可以是电流。同样,它的输出也可以是电压或者电流。这样就存在四种类型的负反馈。如表16-1所示,第一种是电压输入和电压输出,采用这种负反馈的电路称为压控电压源(VCVS), 是理想电压放大器,具有稳定的电压增益,无穷大的输入阻抗和零输出阻抗。

第二种负反馈是由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压。采用这种负反馈的电路称为流控电压源(ICVS)  由于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压,所以ICVS有时被称为跨阻放大器。称为跨阻是因Vou/I的单位是欧姆,而且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流的比值。

第三种负反馈是由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采用这种负反馈的电路称为压控电流源(VCIS)  由于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所以VCIS 有时被称为跨导放大器。称为跨导是因为Io/Vm的单位是西门子。

第四种负反馈是由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采用 这种负反馈的电路称为流控电流源(ICIS),它是理想的电流放大器,具有稳定的电流增益,零输入阻抗和无穷大的输出阻抗。

16.1.2  转换器

VCVSICIS电路作为放大器是因为前者是电压放大器而后者是电流放大器。而将跨阻和跨导放大器称为放大器看起来好像不太恰当,因为它们的输入和输出的量纲不一样。因此,很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更喜欢将这些电路称作转换器。例如, VCIS也被称作电压-电流转换器。输入的是电压,输出的是电流。同样,ICVS 也被称为电流-电压转换器,输入的是电流,输出的是电压。

16.1.3   

a所示是VCVS,   电压放大器。实际电路的输入阻抗虽不是无穷大,但也非常大。同样的,输出阻抗虽不是零,但是非常小。VCVS的电压增益用A。表示。因为输出阻抗≈ou接近于零,因而对实际负载电阻而言,VCVS的输出端是准理想电压源。

b所示是ICVS,   跨阻放大器(电流-电压转换器)。它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都很小。其转换 系数称为跨阻,用rm表示,单位是欧姆。例如,当rm=1kΩ时,1mA 的输入电流将在负载上产生1V稳定电压。因为zout接近于零,所以对实际负载电阻而言,ICVS 的输出端是准理想电压源。

a所示是VCIS,   跨导放大器(电压-电流转换器)。它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都很大。其转换系数称为跨导,用gm表示,单位是西门子(姆欧)。例如,当gm=1mS时,1V的输入电压将向负载输出1mA电流。因为zou接近于无穷大,所以对实际负载电阻而言,VCIS输出端是准理想电流源。

bICIS, 电流放大器。它的输入阻抗很小而输出阻抗很大。 ICIS增益用A; 表示。因为输出阻抗zout接近于无穷大,所以对实际负载电阻而言, ICIS端是准理想电流源。

16.2  VCVS

前面一章分析的同相放大器是常见的VCVS的实际电路形式。本节复习该同相放大器并进一步深入探究它的电压增益。

16.2.1  闭环电压增益的精确表达

下图所示是一个同相放大器。运放的开环电压增益为AvoL, 通常为100000或更大。在分压器的作用下, 一部分输出电压反馈到输入端。在VCVS电路中,反馈系数B, 自定义为反馈电压除以输出电压,对于下图,有:

反馈系数也称为反馈衰减系数,它表示输出电压在反馈到反相输入端时的衰减情况。

经过代数化简,可以推导闭环电压增益的精确表达式为:

用表16- 1中的符号表示, A,=A,(cL),  

VCVS放大器闭环电压增益的精确表达式。

16.2.2  环路增

分母中的第二项AvoLB 环路增益,是环绕正向通路和反馈通路周的电压增益。 在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中,环路增益的值很重要。在实际电路中,环路增益通常很大,且越大越好。它能稳定电压增益,对增益稳定性、失真、失调、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都有改善作用。

http://www.lryc.cn/news/2380080.html

相关文章:

  • Go语言数组的定义与操作 - 《Go语言实战指南》
  • 物联网简介:万物互联的未来图景
  • 命令拼接符
  • 【通用智能体】Lynx :一款基于终端的纯文本网页浏览器
  • 51单片机的lcd12864驱动程序
  • GStreamer (三)常⽤插件
  • Java POJO接收前端null值设置
  • 详细总结和讲解redis的基本命令
  • Linux 内核等待机制详解:prepare_to_wait_exclusive 与 TASK_INTERRUPTIBLE
  • 蓝桥杯2300 质数拆分
  • 软件架构风格系列(2):面向对象架构
  • ngx_http_random_index_module 模块概述
  • go-zero(十八)结合Elasticsearch实现高效数据检索
  • AM32电调学习解读九:ESC上电启动关闭全流程波形分析
  • 怎么打包发布到npm?——从零到一的详细指南
  • NX二次开发C#---遍历当前工作部件实体并设置颜色
  • 如何用体育数据做分析:从基础统计到AI驱动的决策科学
  • 09、底层注解-@Import导入组件
  • 【notes】VScode 使用总结
  • 【论文阅读】KIMI K1.5: SCAL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LLMS
  • 云服务器开发软件操作步骤
  • Qwen3 - 0.6B与Bert文本分类实验:深度见解与性能剖析
  • 4.6 sys模块
  • UWB定位方案在水力发电站人员安全的应用推荐
  • 青少年编程与数学 02-019 Rust 编程基础 16课题、包、单元包及模块
  • bat 批处理获取日期、时间
  • 手写tomcat:基本功能实现(3)
  • Spring Cloud Seata 快速入门及生产实战指南
  • 电商平台自动化
  • Java微服务架构实战:Spring Boot与Spring Cloud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