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初识Linux · IP协议· 下

目录

前言:

内网IP和公网IP

内网IP

公网IP

路由


前言:

前文我们介绍了IP协议的协议头,通过源码等方式我们理解了IP协议中的字段,比如8位协议,比如通过环回问题引出的8位最大生存时间,比如8位协议,首部长度等,通过对字段的理解,我们成功理解了IP报文是如何分用和分离的。并且通过IP地址不够的问题,引出了网段划分的两种方式,以及为什么需要网段划分等问题,以及一个局域网内的主机数应该是2^n - 2,因为存在主机号全0和全1的特殊IP。

那么对于IP协议报头我们还没有介绍的是:16位标识,3位标志,13位片偏移,这个话题我们放在后文的IP分片中介绍。

本文将带领同学们,从什么是内网IP和公网IP,到内网报文如何从内网交付到公网。

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吧!


内网IP和公网IP

虽然前文我们介绍了IP地址是网络号加主机号,并且引入了CIDR的网段划分方式,但是实际上,IP地址数量的上限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它的上限还是42亿多,CIDR只是在提高了IP地址的使用效率和提高了路由的聚合能力,真正提高IP地址数量的上限,或者说变相的提高IP地址的上限还是要通过内网和公网IP的引入。

内网IP

我们首先建立这么一个认识,即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直连Internet的,而是在一个一个的小世界中,这个小世界就是我们所在的内网。

理论上来说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内网的话,使用任意的IP地址都可以,对32位的比特位任意安排即可,但是就像RFC 1918规定了组建局域网的私有IP地址只能如下:

类别地址范围子网掩码说明
A 类10.0.0.010.255.255.255/8(255.0.0.0)大型网络
B 类172.16.0.0172.31.255.255/12(255.240.0.0)中型网络
C 类192.168.0.0192.168.255.255/16(255.255.0.0)小型网络(如家用路由器)

那么有人好奇了,掩码怎么是16,昨天我查出来的192.168.101的网络号怎么来的?这实际上更加符合RFC的精神,即他只规定了私有IP地址的范围为这三种,而没有规定子网掩码,所以实际上是给了我们一大片土地,至于这个土地怎么分配,就是我们的事儿了。

那么脱离这个范围的IP地址,称为全局IP(公网IP)。

前文我们也说了,我们网络通信的时候不是直连Internet的,都是在一个一个的局域网的,并且RFC规定了局域网的私有IP字段,即这些IP是专门保留的,不能出现在互联网中,也就是说内网IP不能出现在公网中,如果内网IP出现在了公网中,那么公网路由器是会直接丢弃报文,拒绝转发的,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使用内网IP+NAT转换可以让一个集体共享一个公网IP访问互联网。

那么具体报文是怎么交付的呢,我们通过下图介绍:

内网构建: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点就是:路由器是能够构建子网的。那么不同的局域网中有不同的主机,对于不同的局域网的主机的IP是可以一样的。对于路由器来说,它一般存在两个IP,分别是LAN口IP和WAN口IP,LAN口IP就是该局域网内的网络号+自己的主机号。

那么一个路由器能构建一个子网,该子网内的IP有192.168.1.201和192.168.1.200,这是第一个局域网,而路由器也是主机,所以多台路由器放到了一起,也是一个局域网,那么它们的IP是WAN口IP,即10.1.1.2。

和一个路由器构建的子网一样,多台路由器所在的不同的子网,不同由路由器构建的子网中不同的路由器可能IP相同。到了这里,我们隐约对如何增加IP地址的上限好像有了一定的认知了

发送报文:

假设现在的情景是发送源IP地址为192.168.1.201/24,目的IP地址为122.77.241.3/24的报文。那么主机A发送报文的时候,是有能力知道自己所在的局域网的网络号的,主机A发现目的IP不在同一子网时,默认发送到默认网关。(如果报文的源IP和目的IP在一个网段,可以通过MAC地址通信,后面介绍)路由器收到之后,发现目的IP的网段不是由路由器所处的网段,那么同理,发送到默认网关,由出入口路由器对比路由表,交付对应的报文。

有意思的来了,我们上文明确提出了:内网IP不能出现在公网中。那么在报文交付的过程中,从主机A处在的内网,到达了由路由器组成的更大的内网,最后到达了广域网,到达广域网的过程,是否暴露了自己的内网IP?

那么真正的发送报文是要经过NAT转换的:

报文从主机A交付的过程,源IP地址为192.168.1.201,目的IP地址为122.77.241.3,此时对比网络号发现不是自己所处的局域网,那么交付给出入口路由器,交付成功之后,出入口路由器更新源IP地址为自己的WAN口地址,出入口路由表查找目的IP的最优匹配路由来决定下一跳,交付成功之后同样更新源IP地址为自己的WAN口地址,一对比发现是在广域网,就进行报文交付的工作。上述的路由工作涉及到路由表等,即报文转接是通过路由器查路由表完成的,我们后面介绍。

这个过程,IP地址的不断变化,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NAT技术,那么在NAT的这个过程,不只是会更改对应的IP地址,还会在NAT表中记录记录映射关系,比如端口号之间的映射,而返回数据的时候,因为多层NAT会产生嵌套映射,必须逐级还原才能成功回包。其中的WAN口IP就是上层网络的网段。

那么上述的过程,我们似乎发现了变相提高IP地址数量上限的方法:通过分层私网 + NAT 大量复用地址资源。

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虽然IPv4间接提高了IP地址的数量,但是多层NAT必定引入了延迟和维护成本,所以只能说NAT技术好,但是不能根治IP数量不够的情况,IPv6才是解决根本的方法。

公网IP

公网IP代表的是全球可达的互联网网络,比如一家公司有了公网IP,那么在Internet中,任何IP都可以访问这个IP。

但是因为IPv4早已枯竭,所以对于公网IP地址一般不会给到个人,最多给到公司或大学一类的,比如腾讯云的云服务器等。而目前国家大力推广IPv6就是为了让所有的主机都有自己的公网IP,这样就可以让减少多层NAT转换带来的延迟,网络负担等问题。

而我们在前文提及运营商,在这里的角色非常之重要。

我们不妨思考,为了打游戏使用的流量给到了运营商,比如中国移动,而不是给到了王者荣耀这种游戏公司?

因为公网IP下发的时候,先是给到了运营商,那么运营商负责将公网IP分配给服务厂商,分配给学校等,也就是说,运行商首先拥有了公网IP,那么在跨网段转发的时候,运营商不仅在逻辑上承担了这个责任,在物理上也承担了这个责任,因为他在物理上需要安装光缆,安装基站,安装一切的基础设施等。中国被称为基站狂魔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以我们对公网有这么一个定义:公网就是全球可达的互联网网络,公网IP是互联网通信的“身份证号”,是唯一、可被任何人访问的地址。        

那么因为ipv4地址的短缺,不得不让大多数终端使用内网+NAT技术,才能访问到公网,但是我们要清楚一个点就是:IPv6才是解决根本的方法。

路由

前文我们多次提及了路由表的概念,我们可以来看一个真实的路由表:

路由表的Destination是目的网络地址,Genmask是子网掩码,Gateway是下一跳地址,Iface是发送接口,Flags中的U标志表示此条目有效(可以禁用某些条目),G 标志表示此条目的下一跳地址是某个路由器的地址,没有G标志的条目表示目的网络 地址是与本机接口直接相连的网络,不必经路由器转发

当目标IP地址如果直接命中了路由表,那么直接转发即可,如果没有命中路由表,就按照缺省路由条目转到下一条就可以了。

每个路由器中维护了一张这样的路由表,有自己所处网段的所有信息,因为多台主机处于同一个网段的时候,是会告知其他主机自己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所以它们会共同维护一张路由表,有了该路由表之后就能进行IP报文转发了。

那么路由表如果手动维护的话成本是比较大的,所以这里涉及了一些具体的路由算法,就交给同学们自己了解了~


感谢阅读!

http://www.lryc.cn/news/2378516.html

相关文章:

  • 5.27本日总结
  • JavaScript基础-创建对象的三种方式
  • JAVA的常见API文档(上)
  • JavaScript 中的 for...in 和 for...of 循环详解
  • AtCoder AT_abc406_c [ABC406C] ~
  • Spark,连接MySQL数据库,添加数据,读取数据
  • Linux容器技术详解
  • 【EDA软件】【联合Modelsim仿真使用方法】
  • STM32 __main
  • 【离散化 线段树】P3740 [HAOI2014] 贴海报|普及+
  • Python训练营打卡Day28
  • MODBUS RTU通信协议详解与调试指南
  • CSP 2024 提高级第一轮(CSP-S 2024)单选题解析
  • 六、绘制图片
  • Java 面向对象详解和JVM底层内存分析
  • 深度学习---知识蒸馏(Knowledge Distillation, KD)
  • 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带频偏QPSK调制信号检测识别算法matlab仿真
  • 【DAY21】 常见的降维算法
  • PostGIS实现栅格数据入库-raster2pgsql
  • 校园社区小程序源码解析
  • 第6章:文件权限
  • 使用 Python 连接 Oracle 23ai 数据库完整指南
  • C语言| 指针变量的定义
  • HTML 中的 input 标签详解
  • Python 在自动驾驶数据标签中的应用:如何让 AI 读懂道路?
  • 微信小程序之按钮短时间内被多次点击问题
  • 动态规划(3)学习方法论:构建思维模型
  • 两个电机由同一个控制器控制,其中一个电机发生堵转时,另一个电机的电流会变大,是发生了倒灌现象吗?电流倒灌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 Java 方法向 Redis 里操作字符串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 ECMAScript 2018(ES2018):异步编程与正则表达式的深度进化